小禅画大禅境赵文竹画作欣赏

近日,有幸欣赏到禅画大家赵文竹老师的小品禅画,让我这个艺术圈外人士惊呆了。那种震撼心灵的美,触电般传导周身,频率迅速爆表——幸好,大脑还算淡定清醒,第一反应就是好东西一定要分享:什么叫艺术,什么叫丹青,什么叫大象无形,什么叫明心见性。正所谓,小尺幅,大写意;小方寸,大乾坤;小禅画,大禅境。在此,现学现卖,各位看官迁就一下喽!

人们常说,艺术的本质是处理关系,画画就是画关系。从构图上讲有明与暗、虚与实、密与疏、冷与暖、大与小、方与圆、乱与齐等等关系要处理好;从用笔上有枯与润、浓与淡、涩与润、疾与徐、刚与柔、曲与直、粗与细等等关系要处理好。所有的这些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作品就会很美,体现出和谐即是最完美的对立统一之美学精神。

赵文竹老师这些小品画,把这些复杂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大处取势,小处取趣,气象万千,风光无限。其势体现在经营布局,其趣体现在笔墨线条。品之,线如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点似高山坠石、涛浪水花。细品,禅画中的“屋漏痕”,凝重自然,天真随意,自在随缘;“绵里针”,柔美中见刚强,随和中见原则,圆融中见骨气;“锥划沙”坚实稳沉,不飘不浮;“虫蚀木”缓缓如如,善始善终,不骄不躁,不矜不张……再品,禅画如人生,没有大彻大悟,难解其中真义。

俗话说,高手过招,比拼境界。而境由心生,物为我定,修禅就是修心。不过,懂画者未必懂禅,懂禅者必定懂画。由画入禅即由技入道,如暗夜登山,千难万险,万中难得一人成就。由禅入画即由道入技,如白日下山,既省气力,又少费心思,极易成就。自古书画大师,无不广交方外,参禅学道,山水画家尤其如此。不是山中人,岂得山之魂?赵文竹画境是其禅境的体现。

古画论云:山无树不秀,无云不活,无水不灵。赵文竹这些小品禅画,无一笔是树却满山葱茏,无一笔是云却满纸氤氲,无一笔是水却满目灵透。近观,唯见点线错落,墨彩交叠,空间丰富,泉树茅屋,若隐若现,乍看若不经意,细品气象万千。“叠纹充作树,刮痕化为岩。无意一滴水,俨然若流泉。就形点物象,顺势作云山。仙舍几块红,掩映碧树间。天工开万物,只是任自然。”——有此这般,可谓真正旷古丹青大家。

真正的艺术大师是用心作画,山水画更需用心沟通。中国画中以山水为最难,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沟通比较容易,人和动植物沟通用意识尚可,人和大自然的沟通,就要用心灵。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人与万物是相通的,能证悟道这个共同的本体,那就是明心见性。赵文竹通过禅修,实现明心见性,由技入道,超其凡,脱其俗,以天地心为心,正所谓天人合一,实现画境的最高境界。

中国画飘逸容易厚重难,厚重而不失飘逸尤难。赵文竹的这些小品禅画,以飘逸爽利的笔法,层层叠叠交织成厚重而丰富的画面,却又做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前笔不碍后笔,后笔不碍前笔,笔笔相依相撑相托相亲,笔笔照应关系,形成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严整笔阵,犹如大将用兵,举重若轻。笔墨中包含了深厚高远的思想情感,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赵文竹禅画的至高境界、万千气象和大家风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z/7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