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手工木制仿古工艺品
文竹八旬老人的中国梦
图/文:周春梅
今日周未,我回到文竹老家。在大崦村风形街上,恰巧遇到陈爷爷手推着一个奇怪的推车路过,许多人纷纷围观,我也好奇的上前问陈爷爷,这是什么东西。陈爷爷满面笑容的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他年的第一个仿古作品,是他一个人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花了近4个月时间。他叫陈云庭,年出生,莲花县花塘乡人。跟随父亲学了半年木工,十六岁开始在永新县文竹镇乌石山铁矿基建队做木匠,兢兢业业专注于本职工作,一直在乌石山工作几十年。退休后,更是喜欢自己捣弄做一些手工制品,钳工,车床工,制图设计,可谓无师自通。陈爷爷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人。原是乌石山铁矿的一个职工,喜欢维修各种东西,小家电、木制品、厨具、农具、样样会做会修。已经退休多年,一直是个很热心的人。左邻右舍,附近几个村的父老乡亲有啥弄坏了、出了问题,找他没错,他总是乐于搭手帮忙弄好。随即,陈爷爷就在旁边店里给他的宝贝作品插上电源,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工艺品的奇妙之处。这件神奇的工艺品,神奇在于:完全是老人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作品,一插上电源,在入口子处倒入水,水会按走向渠道流淌,古老的水筒车,脚斗,磨米盘,榨油机,木斗,打风车等都在连轴运转工作,全然一副原始农村半机械动态缩影……整个作品是樟木做的,据说樟木制品保存好,可收藏数百上千年。陈爷爷说,这可不是小孩玩具,是他的一件仿古工艺品,里面有六件古董式宝贝。看着这小巧精致的仿古工艺品,真的难以置信,这居然是一个现年八十二周岁的普通退休老职工,完全凭自己的想象设计手工制作出来的。整件作品,融合了那么多技朮元素。集木工、车工、钳工、制衣、书画等于一体。陈爷爷介绍说,这个圆葫芦状里盖着的是整套装置的一个马达总发电机。他一直笑问我们,看看是否认识上面图案是什么字。我盯着图案字符研究了好一会楞是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求解答案,陈爷爷他幽默的打了个谜语让我们猜,″怀孕了的女人是什么?”我说,是肚子里有货。哈哈!最后,他说出答案,是个倒着写的“喜"字,寓意”喜到”,蛮有意思的。“龙治水”是一个人状,水是以尿尿的形态出来注入木斗,带动木斗工作……″筒车”,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筒车是借助水力运转的汲水灌溉机械。就是抽水机的功能。"木斗”。我依稀记得小时候见过。陈爷爷说的木斗,是古代的一种碾谷机,用来舂米的石臼。舂米在过去有多种方法,有的是用方石凿孔,成臼,用木杵捣;这种捣米臼,臼杵横向固定在长木棒上,并搁置与一个架子上,像榔头一样来捣米,操纵的那一头有人用脚来踩,这个是用水车来带动。"风车”,是打风车,小时候很熟悉的一件农村用具。利用风车叶子摇动扇出气流风把轻的秕谷吹掉,留下饱满的谷子,不需要用簸箕簸。写着”开榨大吉"字样的是古式木制榨油机。很小的时候,我在油榨房见过。老式木制榨油机是压力榨油,把菜籽,茶籽碾碎处理过后加稻草编织包好成一块块大圆饼状坯,放进特制的木槽里,再塞进一块块木制砖,然后在木砖与木砖之间的缝隙里插入一支很尖的木条,一锤锤打下去,就这样产生压迫力把菜籽茶籽大饼坯压缩,油脂流出。还有"磨面机”、“脚斗"等等……作品上写着:龙治水显神通昔为排灌见奇功今朝艺品流人间只争朝夕创新梦古今融合再展鲁班功千年古迹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就是乌石山铁矿退休老职工、八旬老人陈云庭爷爷,一个热爱生活,嗜爱手工制作的木匠老艺人,用心去摸索,用手去创作,诠释着他胸怀的中国梦。陈爷爷,您好棒!为您的兴趣爱好为您的心灵手巧为您的积极乐观为您的创意制作为您的中国梦,点赞!-END-
永新新媒体领导品牌"永新之窗"全体团队祝山水永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禾水·审核∣秋山
永新之窗
永新综合资讯平台·窝里银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