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藏艺术馆“百年风华.红色藏品及书画艺术展”正在展出中,展柜中一件精美的竹刻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观展游客的目光。这件名为《韶山》的竹簧插屏,是年由邵阳竹艺传人胡恒明为建国十周年特制的作品。今天雅小艺就带大家仔细观赏这件工艺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年《韶山》竹簧插屏(胡恒明刻)
这件红木座的圆形竹簧插屏,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图,近处稻田池塘,劲松挺秀;远处瓦屋草舍,高山翠叠。画面层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整件工艺品古朴端庄、琢工精制,纹理清晰。穿越了岁月的烟尘,带着时光的沉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给人强烈的美感,意境深远。
▲清竹簧山水人物书法双面刻插屏
插屏为古代文房用具,也称桌屏或砚屏,常陈设于案头,常见由各类工艺的画屏镶于木制框架上。竹簧,又称"贴簧"、"翻簧"、"反簧"、"文竹"等,为竹刻工艺之一。把楠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竹簧打磨后,呈色如年代久远的象牙,再同乌木、红木、紫檀等深色木料结合使用,更突出了明暗对比分明、花纹显著的特点。在明清时期我国的竹刻已形成宝庆派、嘉定派、金陵派等不同地域、手法、风格特征。
邵阳,古称宝庆,南宋宝庆元年(年)理宗赵昀用年号命名他曾领防御使的封地——邵阳,并升邵州为宝庆府,邵阳地处湘西南属丘陵地带盛产楠竹,《宝庆府志》(岳麓书社)载:“闻万历间云山有好事者,就竹势之态,饰人物、山水、花鸟于上,或琢饰玲珑小器,供于茶肆或文房。”朱元璋的第18子朱楩在年四月北迁至宝庆府武冈州,朱楩与一起被贬的文人官员寄情于物,附庸风雅,嗜古玩,宝庆竹刻在此时便顺应而生。
▲清竹簧伯牙鼓琴笔筒(局部)
翻簧竹刻的前身,是将竹筒劈成六瓣,用牛胶粘合做成横断面为六边形的竹青在内、竹簧在外的笔筒,上刻兰竹诗词,专作秀才举人书窗清供一类的文具兼陈设品。随着社会需求和人们喜爱程度的增大,一些篾匠手工艺人和基层文人相结合,又共同研制成功了竹簧片,并改用猪皮胶作粘合剂,创造了竹簧和红木粘合的器型,打破了原先产品的单一性,产生了茶叶盒、烟盒、文具盒、座屏、挂屏等欣赏和实用兼备的工艺美术商品。
▲清竹簧山水诗文花瓶
邵阳可以说是翻簧竹刻的发源地之一,近年不少竹艺研究者都有研究认可,《辞海》概述:“竹簧工艺,亦称翻簧,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主要产地有湖南邵阳。”;“贴黄始创于湖南邵阳地方,嘉定是向湖南仿制的。”(《竹刻艺术》三联书店年);“施加雕刻的贴黄,是竹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来看,乾隆时期的制品为数不少......湖南邵阳成了重要产地”(《嘉定的竹刻》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出版社年)。明清时期宝庆竹刻被宝庆府衙圈定为进贡朝庭的贡品,清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
▲清中期文竹插屏
清末、民国初年可以说是邵阳翻簧竹刻的鼎盛时期,那时邵阳城共有20余家制作和销售竹艺制品的专店,一些灵巧的细料木工纷纷转行制作竹簧器型,从事此项特种工艺品生产的专业技工上百,产品种类繁多,雕刻的图案题材也从兰竹诗词、龙凤吉祥扩大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和花鸟山水,出了“文雅堂”、“爱此君斋”、“君雅堂”、“君子邻”等一批著名的竹艺作坊。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定制一把翻簧竹扇作为贡品,后又定制了翎毛筒、丝烟盒、朝珠盒等翻簧工艺珍品为慈禧太后祝寿;邵阳籍近代著名军事家蔡锷将军也曾携带刻有嘉庆年号的翻簧竹刻特产东渡扶桑,赠给日本友人。
邵阳翻簧竹刻,系采用优质楠竹的竹簧,与红木粘合造型,再经过抛黄、设计、刻版、贴样、雕刻、喷漆、抛光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竹簧对于普通竹木加工而言,乃是废品。而民间艺术家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发挥竹簧色泽富丽、质地细密、性脆而坚且无横顺之分的优势,将其作为施展器型制作和锋刃技艺的上乘材料。
▲年《韶山》竹簧插屏局部(胡恒明刻)
题材主要有人物轶事、宗教故事、山水风俗、花鸟草虫、装饰图形等。均扎根传统民俗民风,如滩头年画、墨晶石刻、石雕、木雕等,邵阳当地少数民族的农耕劳作、婚丧喜庆、渔猎采摘、花鸟飞禽、习俗礼仪,历史人物与故事、神仙传说、猛兽神灵等都是宝庆竹刻表现的题材,民间风俗与文人趣味融合一体。
宝庆竹簧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从竹簧的选取到贴簧并制成簧胚,一般需要数十道工序。制簧工艺分为“选簧”“削簧”“煮簧”“压簧”“贴簧”等5道工序。一件翻簧竹刻品的制作,既要有高超的造型技巧,又要有严谨的画面设计,还要有娴熟的雕刻技巧,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邵阳翻簧竹刻的整体艺术特色。竹簧的技法主要有阳文线刻、浅浮雕等。阳文线刻是在不到2毫米厚的竹簧上进行线刻,要求精美细雅,在细微处,刀锋细如游丝,毛发清晰可辨。而浮雕技法难度更高,进刀太深,会穿透竹簧,过轻效果又不明显。竹簧加工复杂,技术含量很高,这就要求艺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艺功底。
▲年《韶山》竹簧插屏局部(胡恒明刻)
器型制作是竹艺制品的基础。它包括下料、抛光、胶合、清修、成型等工序。竹簧没有多少可塑性,利用猪皮胶使竹簧和红木粘合,再经过强压,制成各种各样的器型。雕刻则是使器型成艺的中心环节。缺少了这个环节,就不能成其为工艺品。在雕刻的技巧方面,翻簧竹刻十分讲究,历代有名的雕刻艺人都被奉为雕绘大师和民间艺术家。
▲年《韶山》竹簧插屏局部(胡恒明刻)
早在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管弦室”制作的竹簧荷叶花瓶曾获银貭奖章。以后,在马来亚、芝加哥等世界性博览会上,卲阳翻簧竹刻又屡获奖状。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曾作为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时的外交礼物。但上世纪80年代后,宝庆竹刻趋于沉寂,竹刻企业纷纷倒闭,竹刻技艺濒临失传。年,宝庆竹刻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后邵阳翻簧竹刻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竹艺品种多达多个,其中圆盒类产品被评为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屏风类产品,如座屏、挂屏、围屏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除巨幅挂屏入选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外,《湘西山水》挂屏又前往罗马尼亚展出。
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更多造型精美,制作精良的竹簧作品,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翻簧竹刻艺人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为的是让翻簧竹器的造型更加丰富漂亮。经过多年发展,邵阳竹工艺享誉国内外,以盒、瓶、屏风、相架为主,兼及盘、碟、筒、架、大型挂屏和其他装饰品,约有百余种,图像多为兰竹花卉、鸟兽虫鱼、仕女人物、山川胜迹等,由于成功地将传统国画和金石技法移植到竹刻上,作品工艺精巧,风格典雅,清丽明快,很有东方艺术特色,因而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产品远销日本和欧美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年风华·红色藏品及书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
年6月17日—年7月17日
展览地点
长沙·雨花区·圭塘河生态公园·雅藏艺术馆
策展人
刘雄
展览形式
免费开放
交通导览
地铁五号线雨花区政府站4出口
延香樟路步行约3分钟
▼致亲爱的寻古问今好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