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627/9113880.html
年8月23日5点17分,农历七月十六号
太阳到达黄经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处暑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节气,即为出暑。
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
处暑天气
白天热,早晚凉。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而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季"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处暑仍具有"暑气"。由于从地理意义上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秋季,所以处暑还有夏季"热"的特点。另一方面,处暑已有秋燥。处暑代表暑气的结束,紧接着就要迎来秋燥,所以处暑也兼备秋季"燥"的特点。
处暑三候
处暑的标志性物候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
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
随着气候不断转凉
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
气肃秋高,凉意盈盈
三候禾乃登
黍稷稻梁,纷纷成熟
五谷丰登,美不胜收
处暑习俗
处暑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鸭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普渡布施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那一天,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花果飘香
处暑时节,夏日炎炎,植物园里仍有着多种花卉傲然绽放,果树们悄悄结起了丰硕果实,等待游客的探访与共赏。
石蒜(Lycorisradiata):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石蒜盛花期通常在秋分节气前后,因其“花开不见叶,见叶不开花”的特点,又名“彼岸花”。分布于我国及日本。石蒜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冬赏其叶,秋赏其花,是优良宿根草本花卉,园林中常用作背阴处绿化或林下地被花卉,花境丛植或山石间自然式栽植。
木槿(Hibiscussyriacus):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有多个园艺品种。
葱莲(Zephyranthescandida):又名玉帘、白花菖蒲莲、风雨花、风雨兰、葱兰、肝风草,石蒜科葱莲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洲。多用作花境镶边、林下栽培,当前正值初花期,满目白花如积雪铺地,望之顿觉暑气尽消。
夹竹桃(Neriumindicum):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分布于亚洲热带,上植多处可见栽培,当前仍处于盛花期。另有同属近种白花夹竹桃(N.indicum‘Paihua)、重瓣夹竹桃(N.indicum‘Plenum)等同期开花。
葡萄
葡萄在处暑时节正大量上市,是很好的时令水果。葡萄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葡萄还有很好的利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
哈密瓜
哈密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每天吃半个哈密瓜,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桃
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等,纤维成分果胶颇多,有缓解便秘的功效。其含铁量居水果之冠,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
菌菇王国
神奇美丽的云南,动植物资源丰富,历来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其实,云南还是当之无愧的“真菌王国”。云南省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几乎囊括了中国从黑龙江省漠河,到海南岛的全部气候类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云南的野生食用菌多得像天上的繁星,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占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每年六月至十一月,是云南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菌子们个个整装待发、破土而出,准备飞向各地的餐桌。
鸡枞、松茸、干巴菌、竹荪、青头菌,不管是煎炒烹炸,菌菇的美味每每令人垂涎,不过菌子们的脾气在挑选烹饪的时候可要多加注意,遵循吃野生菌“4熟原则”(1、只吃熟悉的菌子,种类越单一越好2只吃烹制熟了的菌子3选择足够成熟上市的菌子4吃菌后尽量不要饮酒,医院的道路也需谨记)
解,秋乏
从立秋后,天气早晚转凉;到了处暑,更是秋高气爽。为什么这个时候人会感觉疲乏呢?
因为从生理上讲,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力,失了“老本”。
到了秋季,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莫名的疲惫感,比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就是所谓的“秋乏”。
要减缓秋乏,尽快让体内阴阳恢复平衡,要做到这几点:
一是保证充足睡眠
夏天闷热,人容易着急上火,情绪波动,并且因为天热而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秋天一到,天气变凉,应该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防止白天犯困;同时,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现象。《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到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观点的。现代研究发现,凌晨0~4点,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中午12~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阶段。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因此,睡午觉具有防病保健的意义,符合养生道理。
二是饮食清淡为佳
饮食要清淡,营养要合理。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等。不吃或少吃油腻的食物,因为它们容易产生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秋乏和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产生中和作用,消除人体疲劳。
多吃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新鲜熟果。因为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排除掉。另外,蔬菜和水果多属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减轻人体疲劳。
三是注意加强锻炼
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夏季交替时身体的不适。锻炼以早晚为好。锻炼的方法以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为好,有助于平复情绪、接触秋乏。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容易困倦,这时候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因为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足运动,给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同时上体的活动将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感清醒舒适。
四是室内养些植物
秋季的困乏与人体缺氧有一定的关系,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它们的气味并不浓烈,不至于熏得人头昏脑涨,还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润,秋燥
处暑过后,气候慢慢过渡到秋季。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预防和缓解“秋燥”极为重要,喝茶就是一个很好的解燥之法,不仅生津润肺,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病邪入体,四季养脾胃。
红茶
处暑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养生皆应以养生为本。早睡早起,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红茶性温味醇,可养胃调神,红茶经发酵烘制而成,其性温味醇,对于入秋后极易受伤的脾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白茶
处暑过后,“秋燥”务除。不近烟火气、自然天成、不炒不揉的白茶,最是润而不燥,更能怡情雅性。
白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热饮老白茶,茶汤的水分在体内运化,可以帮助身体带走夏季积聚体内的阳火,性质温和的老白茶,是适宜的秋季茶饮。
青茶(乌龙茶)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茶性温和,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的醇厚滋味,不寒不热,常饮能益肺、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也有助于女性朋友由内而外补水。
此外,乌龙茶香气清幽馥郁,令人心旷神怡,通过嗅觉作用于大脑皮层,能清除秋乏。
黑茶
黑茶经人工发酵,茶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可帮助肠胃蠕动,排出肠内毒素,调理脾胃。
秋天人们往往食欲大增,极易长胖。喝黑茶不仅能消除体内油腻,还可保护血管,防止肥胖,是保持身材的理想饮品之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