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大搜罗,高雅别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房清供是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它既是书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悠悠历史长达千年。所谓“供”,即供奉,自然是圣洁高贵之物;所谓“清”,可以是清雅不俗,可以是清逸不浊,也可以是清心寡欲。

  文房清供也可称文玩或清玩,它是在中国传统的文房笔墨纸砚四宝基础上,派生出的辅助用具,是书案上清雅的实用陈设品。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已远远超出了其实用价值,而更多的为赏鉴之途。

1、笔筒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笔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明清笔筒传世品极多,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漆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

明漆木雕花鸟纹笔筒

乾隆,碧玉渔乐图笔筒,高15.9厘米,口径18.4厘米

清中期,紫檀百宝嵌花卉草虫图笔筒,高16.3厘米,口径12.9厘米,清宫旧藏

清早期,紫檀木雕树干形笔筒,高17.9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7厘米。

清中期,竹丝编嵌文竹龙戏珠纹笔筒,高13.3厘米,口径9/6.1厘米,清宫旧藏

2、笔掭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笔掭自宋代面世时起,器形就以小浅碟状为主,一掌可握,造型多为片形、树叶形或荷叶形,方便毛笔匀沾墨汁。

3、水丞

  水丞又称水中丞,一般多称就是水盂。它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

4、水盂勺

  水勺,用于研墨时从水盂中取水的小勺,故又名水盂勺。通常为铜制小勺,高档的也有玉制、珊瑚和象牙的。小勺虽不起眼,却也颇为讲究。造型多取自于传统动植物纹饰,玲珑可爱。

5、墨床

  墨床为在研墨时稍事停歇,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物,文房用具之一。多为木、玉、瓷所制,形状或为床式,或为几案式。

明万历红绿彩茶几型墨床

清紫檀嵌玛瑙墨床

清碧玉墨床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青花粉彩描金人物纹墨床

大清道光年制粉彩墨床

6、镇纸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7、臂搁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在众多的书房清供中,臂搁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刻制题材有取座右铭为警策,有刻诗画以为欣赏,有刻亲友赠言以为留念,也正是因为这些图案、题字、书法,才使一块原本貌不惊人的臂搁,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华丽转身。

8、印泥

  印泥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中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可以说,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

丽华斋八宝印泥

漳州八宝印泥

八宝印泥

西泠印泥

西泠印泥

西冷朱砂印泥

9、印泥盒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传世品中亦见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见,印盒不晚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

清景泰蓝乾隆年制印泥盒

清四方珐琅彩印泥盒

清早期粉彩印泥盒

五彩印泥盒

清同治松石绿釉珍珠地描金粉彩开光印泥盒

10、笔架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做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其材质更加多样,不但有珊瑚、玛瑙、水晶,还有瓷、玉、木等。

铜如意小笔架

芙蓉石花卉笔架套件

清乾隆蓝料釉笔架

清孔雀石雕赏石笔架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莲纹笔架

民国素三彩海浪纹笔架

清早期「海蟾消暑」竹雕笔架

寿山石三彩芙蓉晶石云纹笔架摆件

11、笔洗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笔洗的形状基本上以钵和盂为主,因为便于盛水。

哥窑小笔洗

钧窑桃形笔洗

靑铜镏金荷叶笔洗

清绿釉荷叶笔洗

石雕荷叶笔洗

玉雕莲藕笔洗

竹根雕笔洗

12、压尺

  压尺,属于镇纸之类,因为其长而扁平如尺,故名。一般成对,用于镇压大幅的字画、长卷。

13、砚滴

  砚滴也叫水滴、水注,是古人研墨时的注水器,历代文人案头必备品。古人研墨因砚池小,用水壶往砚池里滴水,往往很难控制水流量,于是就改进发明了研墨时滴水的器具。砚滴和水壶相同之处是都是用来盛水和注水,不同的是砚滴无盖,一手指或按或放进水口即能自如控制出水口流水量。

14、名帖

  古代的名片又称“帖子”、“名刺”、“刺”、“名纸”,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叫做“投刺”之礼,此风气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古代名刺,都要自己亲笔手书,以示敬重。小小的名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交际中的多方面的情况。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即此(名片)一事之沿革,亦可以观世风也。”

15、拜帖匣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交往活动也日益的频繁,拜访投刺之风盛行,于是就有了专门盛装名刺(名片)的盒具:拜帖匣,又称拜匣。拜帖匣多选用紫檀、黄花梨等名木制作。在拜客、送礼时,不仅可放置柬帖,还可放置礼封和零碎之物。

16、砚屏

  砚屏是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故江南又称台屏。关于砚屏的作用有很多说法,一说是放在砚台的前面用于遮挡风吹,防止研磨的墨汁干涸。还有一说是古人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砚台里的墨汁折射日光或烛光,容易晃眼,所以要用一块小屏风障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17、古琴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文房雅乐之一,其音色“冷然”,出音“苍古”,被视为国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的式样在传世琴书中分类众多,有伏羲式、神农式、凤势式、连珠式、师旷式、列子式、仲尼式等。据记载,古琴样式可达44种之多,但以仲尼式和列子式居多。

  文人对文房清赏的追捧,更多是在诉求一种致精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隐的生活追求。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燕闲清赏之态!

责任编辑:忆苦思甜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60-

客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b/9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