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竹时间是无限者在有限那里的现身月牙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107/96042.html

在流俗的观点里,孔儒的“仁”仅是一个道德伦理的范畴,讲究内心修养外在规范(社会),人间味道浓郁,体现中国思想的一个关键。可是,“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北宋程颢如是说。这样,“仁”乃人达到视自己与万物一体的境界。这不是中国式的形而上学吗?且包含了宇宙论。当然,正如此,它也成为“天人合一”的温床和理论的逻辑推演。《易传?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于是也染上了“仁”。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也由此敞开了新理路,新境界。儒家原来也这样“超越”!

由于世俗与文化传习,人与万物、天地分离了。因此,人的修养努力就是恢复万物一体的意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

历史真理的两面性历史真理来自事实之外,更来自无数的总结与评判,甚至无数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历史真理稍不小心就会变成工具,成为人的异己力量压迫着人。

是不是存在历史真理呢?当然存在,不过,历史真理只不过是“游戏”的产物。

终极实在不可能成为语言的陈述对象。语言本身的局限性,终极实在的神秘性。终极实在为最高价值,必然增加了把握的难度。

现代科技文明给人类带来灾难?关键是如何看,如何找到隐藏在科技本质中的原初诗意、几微和缘构境域,即让科技回复到缘发生境域中。“在白天能看到星星。”找到日常中的神。

时间:无限者在有限那里的现身。

海德格尔追问:“我们是那种现在正急速走向其终结的历史的末代子孙吗?”我看出了,虽然有“终结”、“末代子孙”,但是,只要“历史”存在,就有未来,而不会未来不来。

英雄创造历史,只是粗线条,很难完整、丰满,因此令人生疑。真正的历史需要细部的描绘——社会生活的图画,科技文化,民俗,小人物,自然的进化,共同进步等即“一般情况”。甚至可以说,英雄、帝王构不成真正的历史。

人是什么,只有它的历史才知道。生命哲学家狄尔泰如是说。事实上,“历史”让任何事物知晓明白。历史不仅是本相的本源和过程,而且可以纠偏。

对启蒙的启蒙,构成对现代性的质疑和批判,尼采等毕竟高出一筹。

对于康德来说,时间是现实的。或任何现实的东西都在时间中。即时间将事物现实化,是有限性的前提,而时间自身却是先天的纯直观形式。一个东西在时间中,这个东西即现实。空间也在时间中。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在”的“我”还是一个实体,具有现实性。只是意思中还有另一个“我”,抽象的本体,或精神性的“我”。如此用知性的概念云说明或规定本体?不得不是失败的。

真实中的“我”是实体,而实体则是知性范畴,它只能被纳入、应用于时空的感性形式之中。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康德哲学,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实证,将康德的上帝、自由意志、灵魂不灭等改造为现实的东西、人间烟火、亲切可感,而并非高悬、虚构、虚幻。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不是分离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b/9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