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科学”,因为笑与智慧连在一起。
◇“快乐的科学”?是否意味着:柏拉图、莱布尼茨、康德等等板着脸?形而上学就这样构成了脸谱。“快乐的科学”是异化的科学,异化了的科学还是一种科学。
◇群众的层次越高,越不会产生有影响的人士。超人就在群氓中产生,天生就是就是众生的统治者。
◇清除宗教思想——“另一个世界”——人们便产生难耐的空虚。“另一个世界”的起源正是智力错误的起源。可是,人类需要“错误”。尼采杀死上帝正是纠正错误,可是,请来“超人”难道不是又一个“错误”吗?问题是,明知这是“错误”,还是需要的。上帝死了之后,人心如何安顿?
◇野蛮民族接受欧洲文明如“烧酒”“基督教”等,都会尽早死亡。在野蛮与文明的对阵中,尼采为何倾心于前者,这与他的思想是一贯的,野蛮有一种原始的“蛮力”。
◇东方人的一点征服,会引起尼采的警觉。永不满足的应该是他的民族。
◇反向的人,一个价值倒立的好汉!会在“别处”,比米兰·昆德拉还早。“失败”有何可怕?“失败”告诉你“价值”和“另外的地方”。从此态度上可见“超人”的影子。
◇必须否定:推翻过去,实现新生活。“鹰”和“蛇”已经翻新,须臾不离的引导者。
◇将“贪婪”比作“浪潮”,多么贴切!“浪潮”就是如此生活。
◇“痛苦”成了“狗”,一下子可爱起来。“痛苦”可以成为任人摆布的仆人。这样说来,痛苦倒酿成了一杯美酒。
◇狮子和老鹰,一种新家畜,扎拉图斯特拉带在身边的象征物,因而有暗示和预兆的力量。
◇经历巨痛却不被巨痛所毁灭,才是“伟大”。巨痛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此。“毁灭”主要意指精神方面,悲剧的力量由此而来。
◇真正的思想家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只要自己的肯定。一个自己为自己鼓掌的人。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除此,还谈什么思想呢?思想的借用与共用模糊了思想家的面容。
◇有意识的思考,是一种温和、宁静的思考方式。无意识的思考、激情呢?
◇抵制多数——这是尼采毕生的任务。
◇伟人像太阳,伟人和超人是同一种色彩。不过,不可太热,而是太冷!
◇现代人的身上只有奇怪的道德和疾病。“历史意识”让人撰写自己的青春史,“朝露”最绚丽!过去就像年轻时代如古希腊,有令人神往的成分。
◇强者不需要“同情”——我们的“施主”比敌人更贬低了我们的价值和意志。幸与不幸原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内心的顺从和依附正是强者的不幸之所在。
◇峰巅——人。作品。行为。自然——不易被峰巅一样的人物所揭露。
◇生活像女人,因为美的面纱屏蔽着生活。心灵的制高点必须揭去这面纱!没有女人的生活好过吗?又是对极少数的考验。
◇宣扬“超人”必然赞美太阳,而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往往带有瞬间性、很快就会消失的,符合旧价值的毁灭。《朝露》之“曙光”是以老上帝之死为前提的。
◇“上帝之死”借疯子之口说出。疯人疯语,试探着一个时代的接受能力?如何面对笼罩着整个欧洲的阴影?
◇女人与懦夫、蛤蟆同道,她(它)们不能理解“重大的问题”。
◇“一种道德可以从错误中产生”——“重新估计一切价值”的另一种说法。道德价值成为迄今无人检拾过的所有药品中最著名的一种,那么,尼采提示:怀疑这价值必然会成为当今第一要务了。
◇只有告别了信仰才会拥有不折不扣的思想?那么说来,信仰是压抑,单向度,固定的懒汉思想吗?
◇自我保存是对生命的基本本能进行的限制,阻碍了人的权力扩张。
◇权力意志,即生命意志,与进化论同谋。
◇自然科学家坚信进化论,“为生存而斗争”。由于一部分人出身贫民,经历苦难和卑微,因此必须奋斗、提升自己,于是出现了人文精神的气息。
◇民众的无力在于他的出身,低卑、贫穷甚至一辈子翻不了身,缺乏夺取政权的本能欲望。
◇演员是会遭到尼采的鄙视的,源于他或她的一系列缺点——虚伪、淹没个性、面具、狭隘的功利等。因此,演员的种种本能大概在下层民众的家庭里能够训练得出来。上层的外交家也是演员,因为他的本能受到另一种本能的控制,另一种本能暗示权贵即超人政府。
◇笑是一种本能的释放,通过发笑达到最终的解脱和轻松。
◇尼采无意于道德即善恶之区分,即善恶都在保存本质、本能欲望上判断其价值。甚至,从保存本质的角度看,最有害的人也许是最有益的人。
◇喜用“警句”的方式,因为警句不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而是总会给堆积如山的疑问制造无数次的动乱。
◇“思想界的农民起义”,胡乱地砍杀一番,此乃后现代的先声?尼采赞美废墟,指认教会是一座废都。后现代一片杀伐之声。只是,尼采的砍杀有着他的剑道,理性仍是有用的工具。
◇“凡专家均驼背”,有点意思。我不想往下看解释的理由了……还有一点:“而作家是不会驼背的。”
(《快乐的科学》,尼采著,黄明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月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