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风山东济南华之旅

·府城旧街巷·济南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城中的一街一巷都是古老文化的教材。院前大街是旧济南最繁华的大街,“院”,指的是“抚院”,即清代的巡抚(俗称“抚台”)衙门。街在衙门前面,所以叫“院前大街”。今天的珍珠泉招待所正是清代的巡抚衙门旧址。

芙蓉街,因街中间有芙蓉泉而得名,旧时街上的商店铺面栉比鳞次,最为繁荣。它的北半截多古董店、古书店、笔墨文具店,楠木家俱店,因而文化气息浓厚。芙蓉街是目前保留百年前旧式铺房门面建筑最多的一条街,常有电影剧组来这里拍摄外景。鞭指巷,是泉城路西段的一条南北窄街。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巷子里集中卖鞭子、缰辔、鞍 的皮革铺甚多,人们呼之为“鞭子巷”,后来,地方文化嫌名字不雅,谐音改为“鞭指巷”,还编排了乾隆皇帝御鞭指问,刘墉代为更名的故事。榜棚街,南口在黑虎泉西路。明、清两代山东乡试考举人在此发榜,发榜第二日设“鹿呜宴”,按习俗瞻望的群众可以抢宴,传说抢得果品或面食,给学童吃了,就能读书聪明、考试顺利。秋柳园街,在大明湖东南岸,因清代大作家王渔洋少年时代在此作《秋柳》诗而得名。如今小巷仍多文气,矮屋短墙四合院,排列成街巷不过3米宽,院落白墙青瓦,院内或种梧桐,或植石柳,昔日人家门口户户垂杨,过年贴对联,多用古人诗句,如清人梅调彝的“宅临青山凭谢眺,门栽绿柳似陶潜”;宋朝苏东坡的“四诗风雅颂,三才天地人”;还有旧联“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有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后营坊街,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任济南相,曾在这里设军营练兵,街道已有两千年历史。现今这条街上仍有在此居住百年以上的老住户,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房舍。三合街,原有药王庙,旧时每年农历四月二十日开始在此举行药市会,规模很大,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河南禹县的药材会,并称为国内四大药材市会。长盛街,在东关大街东头,先时街上有一座迎春庙,大殿内供奉春神塑像。明清以来,每年立春之日都在这里举行打春牛的仪式。届时用纸扎一头黄牛,历城县官手执春鞭打牛,并且口念诵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表示劝农勤耕和春耕开始。·济南老字号·济南老字号如今尚有旧迹可寻的,数以百计,比比皆是,这些地方是见识商业习俗和传统产品的好去处。

瑞蚨祥,为章丘孟氏所创办。孟氏世居章丘北部的旧军镇,世称“旧军孟家”。这个家族经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初康熙年间。开始以买卖章丘县辛寨一带的土布为生,逐渐发迹,到40年代末,先后经营的商号和其他企业有96家之多,其中有绸布商店50家,茶叶商店20家。这些商店遍及中国东部,济南、青岛、烟台、北京、天津、保定、沈阳、哈尔滨、苏州、杭州、福州等地。孟氏家族经营的商号,多以“祥”字命名,如瑞蚨祥、谦祥益、泉祥、隆祥、鸿祥、瑞生祥、庆祥等,人称“祥”字号。瑞蚨祥主要经营布匹绸缎,年始建于济南院西,年又分设于北京大栅栏,以后在烟台、天津、青岛等地也相继设店。瑞蚨祥的店铺门面、格局、店规、经营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绸缎布匹行业和顾客中都有深远的影响。孟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在本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代表人物是孟雒川,他也就是瑞蚨祥的东家。如今,瑞蚨祥的店铺在经二路、纬三路路北,门面依旧,仍然经营绸缎布匹,章丘的旧军镇也有孟氏家族的故宅。对商业习俗有兴趣的游客有条件在一日之内,逛罢瑞蚨祥再往旧军镇参观。万和药店,原名“万和堂”,在旧估衣市街上。原来街南有一处天德生药店,开业多年,经营方式陈旧,到30年代,天津商人到济南开设万和堂药店,店铺就设在天德生药店的对面街北。此店一开张便大肆宣传,营业时,门口悬灯结彩,店内播放唱片,所销药物力求干净,每味中药另包时,附上小张红纸石印的药物图片介绍,上面写着药名、形态、作用,外面再附上过滤汤药的小圆扇。柜桌后面镜子两旁贴一副短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曲折地表明店中的药炮制如法,货真价实。开业不久即门庭若市。对面的天德生老店不得不处处效法他们的作法,与万和堂公开对抗。到后来,天德生终于败下阵去歇业,万和堂倒成了老字号,经营一直到今天。醴泉居酱园,即如今的“醴泉酱菜厂”在江家池街路西,是济南的古老酱园之一。著名的醴泉就在它的铺房后边罩棚下的池子里。最初这里是一道南北流向的小河,向北流入五龙潭。后来,小河用条石盖起,只留二尺多一个池子,里面养了一条三尺长、碗口粗的大鲤鱼,据说鱼鳃上有一个铁环,是当年养鱼人留下的标记。酱园以“醴泉”为名,以这条大鱼为商标,大鱼在这里生活了上百年。今天,鱼池和大鱼都已不见,醴泉和刻着“醴泉”两个楷书大字的石碑却还都在醴泉酱菜厂院内。聚丰德饭店,最初由数十家股东、多名各有专长的厨师合资创建,店名则由当时济南三家最著名的饭店“聚宾园”、“太丰楼”、“全聚德”的字号中各取一字组成,意在取各家之长汇为一店,收各地风味于一楼。后来果然出手不凡,保持北方风味、精制鲁菜,兼制其他菜系品种,驰名泉城。汇泉饭店,在西门桥东侧,有百年历史。百年中三易其名:“锦盛楼”、“德盛楼”、“汇泉楼”、“糖醋鲤鱼”、“红烧面筋”、“银丝卷”等名菜名点驰名全国。燕喜堂饭庄,原址在古老的芙蓉街,店铺为两个院落和一个小西院的中式格局,建成于年3月,正是燕子北返的季节,所以取名“燕喜堂”。这是正宗的鲁菜历下风味菜馆,以花卉拼盘和吊制清汤、奶汤而著称于世。年重建于泉城路,请山东籍诗人臧克家题写了额匾,又增一层故事。草包包子铺,在普利街内。据说当年黄河岸边的洛口镇有一家饭店雇用一个小伙计,表面看愚笨无能,所以叫他“草包”,只让他做包包子的粗活,其实这人不但忠厚老实,而且精明能干,他制作的包子很快成了名吃。以后他自己到济南市区开店,专做包子,取店名“草包包子铺”。清真楼,在泉城路西端,原为雷家粥铺,是济南著名的做回民菜的饭馆。便宜坊,以经营锅贴而闻名,现做现吃,每日上午十时开板,就有人入店坐等,中午、晚上总是座无虚席。·八月十五兔子王·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祭月、赏月,在北京是供月光妈和“兔儿爷”,在济南是家家供“兔儿王”(又称“兔儿爷”)。在从前,卖“兔儿王”的跟着卖月饼、水果的走,中秋节前摊子多摆在普利门到舜井街的街道两旁。济南兔子王有十几个品种,大小20多个样式:头王,有头盔,插锦鸡翎和令旗,下颔、眼、手臂都可牵动,高约80厘米;二王50厘米高;三王30厘米高;四王20厘米高。以上四等又分站式和骑虎式。另有小花脸、女王子(和小花脸一样,只是开为女像)、小插旗,小坐蹲、小锅腰等等。有的艺人还创作了兔子山,山上有树,有亭,有兔子、虎和猴子,所有动物设吊线都会活动。做兔儿王用黄河岸边洛口镇胶泥,艺人称为“干子土”,在土中加入棉花或毛头纸,和水摔熟,用模子做成泥胚,镶上头盔镜片、绒球、耳朵、手臂、枪头,晾于以后淋上白粉浆,最后彩绘。

兔儿王绝迹多年,近年重新出现在市场地摊上,老艺人周景福等重操旧业,作品极受欢迎。若到山东而适逢中秋节,买一尊节日应景的民间儿童玩具兔儿王,便是很有意义的民俗旅游纪念品了。·英雄山早市·济南历史上城中有“市”,今日的突泉南路,旧时为南关水沟街,以集市闻名,俗称的突泉集或山水沟集。这里的集市最初因为只卖旧货,人称“破烂市”。后来分化出许多专业市场,有家具店和嫁妆木器店数十家,有木材、杉杆、毛竹货摊,还有铁货铺和陶器铺。每逢农历二、七日为集日,又有“摆集”的习俗。集期黎明,人们背驮肩挑从四面八方涌来,不少妇女、老人摆个小摊卖旧衣服、针线、编织品,俗称为“自卖头”。京、津、沪、宁的古董商也来摆摊,出售珍本旧书、古字画、古瓷器、珠宝、湘绣、苏绣、貂皮、古墨、古印泥之类。后来,这一处集市消失。正当人们怀念旧日集市风俗时,很快便出现了具有传统色彩、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英雄山早市。早市在英雄山北脚下的树林中,起初早晨有许多人来此溜鸟,后来有了鸟市、花市、鱼市,渐次增加了饮食、蔬菜、果品、服装等十五六个行业。花市上有茉莉、米兰、文竹、月季、君子兰、吉祥草,也有瓦盆、花肥、盆景、盆景石、小摆设等等;鸟市上有画眉、百灵、八哥等各种鸟以及鸟笼、挂竿、喂鸟用具等;饮食市场上有当地的马蹄烧饼、油旋、馓子、甜沫,也有外乡的济宁胡辣汤、崮山馍馍、陵县窝窝,甚至远来的海味馄饨,江苏黄桥烧饼也在这里设摊。早市三点钟开始,热热闹闹直延续到上午十点左右。这期间树林中,有来作操的,有来买卖的,有来看风光的,人称“健身、审美、商业三结合市场”。

芙蓉镇: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

周末带孩子去郑州哪里好玩

北京香山公园最佳路线

古城淮安,总理故居受瞻仰

杭州西湖北岸,宝石山上话奇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jg/10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