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成读方文竹长篇小说黑影

生命的体验与追问

——读方文竹长篇小说《黑影》

□朱学成

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了。小说《黑影》文体新颖,文笔流畅,波澜起伏,思绪万千。读罢久久回味,心潮难平。几年前,作者发表的短篇《暗道》,显示了作者写小说的才华(表明他不仅是诗人、美学和理论家)。这个短篇富有象征意味,有萨特存在主义的氛围,歌德的浮士德博士式的探索。因而新颖别致。现在,这部长篇,更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才具、胸襟,宣告了我市优秀长篇的出世。

法郎士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冒险。本文所作的初步艺术分析,就是再一次冒险。不妥之处,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作者有大学中文系的底子,又主攻西方美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学养深厚,思维敏捷,文笔恣肆,将多种手法、文体、风格熔于一炉所形成的文本,可谓别开生面、五光十色、光彩照人。语言的魅力,作者驾驭全篇的能力与技巧,也令人折服。一般而言,长篇小说难在宏观整体把握,尤其是到后半部,若功力不逮,就难免虎头蛇尾。而本书自始至终,蓄势与发势总是相伴而行,读起来总是兴味有增无减。

那么,《黑影》有何特别之处?文本价值如何?

这是一部探索体长篇,而又与先锋小说不同。它是写实的,又是超验的——生活是现实的,形而下的,多姿多彩的;思考和表现又是超验的,形而上的,极具张力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和体验,与神秘色彩、象征意味、玄冥、荒诞相互糅合、并存、融通。小说大量写实,但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象征意味但不是象征主义的作品;有梦幻但不是魔幻现实主义;有玄冥荒诞但不是玄幻小说。它是以写实、象征、梦幻、荒诞、评论、玄想、意识流多种手法制作出来的一套美味大餐。

小说采取以黑兽导引、以红塔贯穿的手法展开,以此为经、以现实生活为纬编织而成。如此,古塔和黑兽似乎只是道具,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实则不然。在小说中,古塔和黑兽有极其丰富的涵义。

古塔是象征,是历史的承载,是文化之根,有着巨大的内引力、亲和力、溶解力、提升力和张力。“塔就是骄傲,是众神之王,是生活之谜,命运之谜,历史之谜,及其解答而又未解答。”在主人公莫抒元的心目中,它是红塔,存在着一系列的二律背反:“新塔与古塔,早晨与日夜,红塔与黑塔,超验与现实,光影与石头,空灵与结实,意念与物质,革命与保守,传统与现代……”

黑兽是什么?是梦幻,是恶魔,是一团模糊的黑影,是欲念的鬼魅。它“搅乱了心灵的空间,……是它搅起的海,……勿宁说,它本身就是海,它让人不安,让人痛苦。”它只是个符号吗?只是梦幻吗?它是生命的幻影,是潜意识,是欲望、追问的向导,是和红塔之间二律背反的一方,是时隐时现的一座通往彼岸的桥。

小说人物中一个似现实又超现实的人物是山博士。这位可怜而又可敬的老人,也是个象征物,是个符号吗?作为一个现实的人,他守望着维护着塔;说他又是个超现实的人,不仅因他孤零零的蛰居山下,与一位退休的副市长身份极不相符,还因为他仿佛不是个现代人而是与塔同在未曾也永远都脱离不了塔的脐带。他活着只是为了同塔一起传递着历史、文化的信息。

正是有了塔、黑兽、山博士这亦真亦幻的存在与贯穿,小说文本才有奇特丰满、光怪陆离的色彩,才有了与其它小说作品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黑格尔)。艺术贵在创新。这部探索体长篇应当肯定地说,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它让我们在审美中有很多的想像和感受。

小说不只是个故事,还应当展现出“价值生活”(福斯特),给我们以价值判断的启示。

《黑影》不是卖弄形式技巧,它负载着生活实践的现实,不论所展示的生活负载有多重,我们都无法逃避,而必然要倾心感受,引发理性的战争和情感的伤痛。

这部小说写的是改革初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实践与思考。莫抒元、杨玫依、老K、简新,他们初出茅庐,从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小城市H市。从此,开始了他们踏进社会的最初旅程,展开了他们的追求、抱负、梦想与艰难跋涉的最初实践。在事业、爱情、人事的纠葛中,体验、思考、创造。在是与非、悲与喜、情与理、古与今、沉与浮、痛苦与超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矛盾交织中,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共同用生命的笔绘出生活的画卷。当不了第一也要当第二的老K,纵有才华与魄力,能把一个不景气的服装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却也不得不去当个经营服装买卖的个体户。只因为他年轻,敌不过保守势力。简新尽管平庸,却一路通畅,进了机关,又调往省城。只因为他有个很识时务的母亲(尽管他作风正派的父亲并不赞同)。而扬玫依无所事事,消耗着青春年华,又不明不白的死了。莫抒元经过痛苦与搏斗,最后去了洛亭山回归了古塔。

杨玫依是作者着墨不多但却是他心仪的人物。她“像一团火,一个燃烧不尽的符号”。她常穿黑色的衣裙,“一只黑蝴蝶,它不飞;一朵黑牡丹,它不静;一朵黑浪花,它不动”。“她总是有负众望,仅冷冷地唱一支冷冷的歌冷冷地朗诵一首冷冷的诗跳一次冷冷的舞冷冷地说一句冷冷的话”。这个冷美人人品端庄,举止文静,性格内敛,秀外慧中,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偶尔也会展现她的才识,但绝不张扬。她被分配到歌舞团,在那里浪费生命,也不叫苦。她对莫抒元的感情总是包得严严实实。她从不求人,不拉关系,我行我素。她没作任何妥协,没有任何瑕疵。她被同事发现死在自己的房间里,冰清玉洁,生命之花就这样凋谢了。是谁扼杀了这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年纪轻轻的女知识分子?作者为什么非要她死不可?写到她死时,为什么作者在酷暑中“全身陡感冰凉、发麻、拿笔的手在颤抖”?不只因为她可爱、可敬,或因为她缺少自己发展的环境而惋惜,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是作者心目中的偶像——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人的尊严与品德的维护者。她是莫抒元想要达到而难以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入世而又出世,怡然而又超然,热力无限而又冷到冰点,可望而不可即。

莫抒元是作者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他具有思考与探索者的灵魂。他体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艰难跋涉和心路历程,承载了几乎是全部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整体体验。他和杨玫依合起来,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不愿随俗浮沉,不愿依附别人,保持独立人格,想要靠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却又迫于无奈不得不作出妥协。他爱杨玫依,也爱廖芳萍。前者就像希腊女神的雕像,充满了圣洁的光辉,让他心驰神往;后者就像血色艳丽的英国女郎,弥散着青春的热力,让他血液奔涌。他违心地娶了市委书记的女儿田甜,又不得不离了婚。简新母亲给他安排的好前程,他不去,最终选择了洛亭山和古塔。他才学出众,本应大有作为,却都烟消云散了。这一切都源于他总是在思考、追问而又陷入二律背反之中。“形而上与形而下不能协调统一起来,这何止是错误,简直是悲剧。”正是“欲爱不能,欲不爱也不能……欲上不能,欲下也不能;欲灵不能,欲肉也不能……多么痛苦的悖论”。他自虐,自责,但无法终止自己的思考与追问。他需要“社会意识”或“未来进入”却不能得到。在莫抒元身上,我们看到二十年前有思想、有抱负、勤于思考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他们不可能超越!莫抒元的困惑与挣扎正是那时的社会产物。先哲有云,没有思考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莫抒元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蓝本。

于是,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发现了一个新人,这是新时期文学宝库众多人物画廊里所未有过的一个体验着、思考着的艺术形象,而这个形象带给我们的是关于价值生活的追问。

以上,就小说的文本价值、价值生活作了探讨和判断,接下来要评价的是它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文化也有巨大的变迁和发展。多元文化、多种理论与思想,多种社会生活方式与观念交织在一起。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理念与表现形式并存,新与旧的交锋、裂变、整合、包容、妥协,时刻都在起着变化。就文学而言,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多达数百部乃至上千部之多。然而,虽有佳作,但在实用主义日益增强的大环境下,更多的是走向粗俗、浅薄。我们还没有产生出新的经典。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每个时期都有经典至少也有代表作品。可是,近二十年间,经典或代表作品何在,却是一个问题。而经典又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可或缺的。脱离现实的、猎奇的、浅薄的、媚俗的作品再多,又有何意义?“文学大多是浅薄的,而真正的文学则存在于生命与历史的深处。也许,伪文学到处都是,而真文学我们却无从寻找,但它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莫抒元这个思考与断语,可谓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历史上每个孕育着巨变的时代,都会产生巨人和经典。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有诗人但丁和他的《神曲》,从而开启了文艺复兴之门;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有歌德和他的《浮士德》,从而摧生了浪漫主义。小说《黑影》处于何种位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莫抒元的追问给我国当代文学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探讨他的追问并求出解答,将是一个复杂而又艰深的课题。也许,它最终能为当代文学划出一道分水岭,或开辟一条新的通道。粗略地说,莫抒元的追问兼有西方人超验的追问和中国人超越的追问两大特色。西方文化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是一种外在的、二元的、抽象的、超验的追问。中国文化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则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的追问。莫抒元的头脑中装满了从海德格尔到马尔库塞等等当代西方美学家的学说与名言,但他毕竟是个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文化是他的根。他喜欢超验,又力图超越。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跋涉,是浮士德博士式的寻觅,而同时又非常理解山博士的精神境界。山博士喜欢他而又不能理解他;他理解山博士却说不上喜欢他。因为,山博士是非常传统的旧时代人,而莫抒元则是一个崭新的新时代知识分子。我们应当感谢莫抒元的追问!他迫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究。

“小说是主观的”,这句话作者奉为小说创作的圭臬。这里指的是小说表达的是作者主观上对生命、生活的体验。歌德也说过这个问题,他是从时代、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的。他在年1月29日和爱克曼的谈话中说:“一切处于衰退和解体状态中的时代,都是主观的;另一方面,一切进步的时代都有一个客观的倾向。”这部小说所写的体验是主观的,而社会生活则是客观的。至于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也正是大变革开始不久,除旧布新、鱼龙混杂,冲破禁锢与释放欲望的时期。尽管小说有神秘、象征、形而上的意味,但所描写的生活却真实可信。它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它既展现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风貌,思考者的足迹,同时又展现了时代的画卷,更在于它对新旧冲突中价值的追问。

在伪文学甚嚣尘上的时候,感谢作者出版这部小说。它即使不能如《神曲》、《浮士德》那样成为新旧文学分野的标志,至少也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坐标。两年前,他主持编辑《宣城日报》文学版,曾辟小说专版并配发短文,呼唤小说大家。现在,《黑影》的出版,可否看作是他自己的一个回应?

赞赏

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jg/1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