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观察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无怪乎“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体验,让学生做三不怕的人。
本周阅读材料:体验作文的秘密
辜玉琼阅读了葛老大的文章,更深刻地明白了“观察”和“体验”对孩子写作的重要性。孩子太小,对事物的认知很片面,很感性,没有顺序和逻辑,需要老师们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观察,在体验中获得写作材料,丰富他们的认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学习《荷花》一课,我先引导孩子梳理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孩子观察教室的一盆文竹,从上到下,仔细观察它的的根.茎.叶,抓住它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先说后写。看完,说完,我发现孩子说的“文竹小小的叶片尖尖的,看起来很刺手。”我马上请了两个孩子走上讲台,亲自摸一摸叶子,再说一说感受。孩子说“它的叶子看起来很硬,但我摸了一下,却是软软的,细细的,不扎手,还很舒服呢!”有了观察,再加上亲身的触摸体验,孩子的片段描写不再是干瘪枯燥,而是显得生动起来了。
第一单元习作要求观察一种植物朋友,描写它的特征。孩子们观察描写了文竹,心中已有了谱了。我让他们回到家中,走进大自然,去接触自己最了解,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很多孩子写的是“油菜花”,观察了它的根,茎,叶,亲自去摸一摸,问一问,置身其中,观其外表,产生遐想,笔下流出来的文字是那么自然与美妙,给我们惊喜与欣慰。
洪春蓉《体验作文的秘密》读后感
——观察与唤醒
拜读完《体验作文的秘密》,又两次观摩了体验作文课《“笑”的连连看》,对“体验作文”秘密的认知体验,如同那“随风潜入夜”的滴答声——清亮、均匀、持续……探究“体验作文秘密”的兴趣也如三月的新芽,在润物无声中呼吸、舒展、延伸……
《“笑”的连连看》秘密之一——“观察是体验活的源泉”。在笑声中,孩子们回忆了关于“笑”的成语,葛老师指导孩子们在“演一演”、“猜一猜”、“仔细看”的三部曲中留心观察,拓展想象。“说的秘密”环节,葛老师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和声音三个维度独到地发现,观察角度细化后,体验生成更具有方向性,学生说的兴趣被点燃;台上孩子的表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台下孩子在观察中获得深度体验……
《“笑”的连连看》秘密之二——“唤醒为体验提供了生生不竭的动力”。从葛老师走进教室那一刻,无论是课前交流,还是引导观察、师生互动交流,课堂上笑声不断,从形式到内容都紧扣一个“笑”字,兴趣、情感、认知全方位被唤醒。孩子们获得体验后快速进入即兴写作境界,五分钟后,研讨课进入创意环节——改的秘密,通过对三段描写“笑”的名家名篇的阅读赏析,孩子们从“生动的语言表达”、“新颖的描写角度”、“灵活的行文方式”三个层次对习作进行了润色,习作中“笑”的特点呼之欲出,随着修改指导的层层推进,修改内容精彩纷呈,整个课堂“活”跃了……
体验作文课堂中的孩子,如沐浴阳光的小草,如约绽放!
唐梅体验,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更为重要,可以说,这是学生能写好习作的前提。所以,作文之前,真的有必要创设平台,或组织学生观察,或引导学生唤醒自己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适时引导,让他们的眼、耳、手、心都有真切的感受,有表达的欲望,不吐不快。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作文应该最为真实,情感最为真挚。
肖林体验,就是要创设体验场,在体验场中,通过一定技巧和方式,激活学生生活原型或者叫做生活记忆,让过去进行时转化成正在进行时,从而往事或者过往的场景变得鲜活起来,老师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继而鲜活的文字就从笔端倾吐出来,具有新鲜感的习作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最难的还是怎样营造一体合乎时宜的体验场,才显得有效生动而有趣,不至于成为习作的累赘。所以在教学前一定想好怎样的方式创设怎样的场,这样才叫真正的找到习作的密码。用这个密码撬开孩子们思维与表达的闸门,才能让孩子们在习作上感到轻松和愉悦。
伍向阳这次以“体验”为话题,我们语文教师做了一次深刻的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多年,自然明白写作环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性。然而现当下,普遍学校对写作教学的过程采用填鸭式教学。这样虽然能保证教学效率,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输掉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懒于动脑,也不善于实践,教学与生活相脱离,这样的教学便毫无意义了。如此恶性循环,写作便成了学生的负担。
要想让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就得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感之。一场花开,一程时光,一层风景,一些人,都要体验过,才能让孩子的思想与之邂逅。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教会学生体验与观察,开启学生的写作之窗,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同的体验,他们会写出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思考,才能以学生之手,写出独具特色的感悟,彰显学生个性。
刘娟记得鲁迅的《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中说“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我们老师在很多时候的作文课上“循循善诱”各种方法,试着告诉应该干嘛,但是却忘了最基本的唤醒学生内在以前的独特感受。怪不得孩子写作时的抓耳挠腮,那是痛苦的表现。
只有真正体验到的东西才能使得学生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作文时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才能心笔合一。写出的文章也才具有魂魄。
谢运琴读了《体验作文的秘密》一文,“观察”和“唤醒”,像指路明灯一样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直都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因为它保障了孩子丰富的写作内容,保障了孩子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唤醒的重要性,它苏醒了孩子过去的记忆,让模糊或淡化的画面重新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从而,让孩子或喜悦,或哀愁,或伤感,或愤怒……的情感重新得到唤醒,再度体验之时得到升华。
观察与唤醒的交互作用,别样的体验,为孩子写作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张艳阅读了《体验作文的秘密》,感谢葛老让我明白了“观察”和“唤醒”的重要性。
观察是体验活的源泉,是写作的源泉,唤醒则为体验提供了生生不竭的动力。生活是一本容量非常大的百科全书,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人、事、物,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作家一样自觉地、理性地观察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察什么’上多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让他们不放过身边的新鲜事物。这样保障了孩子丰富的写作内容,孩子们才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也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唤醒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及自信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唤醒孩子内心情感表达的渴望,能让自己的真实情绪流于笔端,唤醒为体验提供生生不竭的动力!
周明慧体验是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的过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这是一个有观察,有感受,有画面的过程,体验越深刻,观察越细致,感受就越丰富,想想都很生动。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或感受,非要就某个事情说点什么,可以想象,那肯定是苍白空洞的。
学生们的习作更是如此,没有经历体验,或无话可写,或写出来的东西葫芦依样,胡编乱造,没有了新意与个性,长此下去,连习作的兴趣都没了。所以,给学生创造习作的体验场或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曾经的美好记忆,这无疑是唤醒他们内心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所做所感,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这样就不可能再笔下枯竭。
于燕读完文章,不禁想起了上学期听葛老大“掰手腕”作文课之后,在自己班上依样画葫芦上活动作文课“抢椅子”的经历。作文课堂就是孩子们的体验场。活动过程中,依托有效对话进行对场面的观察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指导。学生兴趣盎然,作文课不再枯燥,他们积极观察,争相发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吐不快,学习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作文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提笔写作是急切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孩子们喜欢,我也喜欢。
“当学生置身情景体验场中,课堂上自主的表达与交流极为重要。教师行为(创场—指导---点拨—提升)和学生体验(体验—观察—概括—运用)的交互作用中,充分调动孩子个性的内在力量,实现学生和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激活、唤醒运用、转化,实现一个转化与创造的过程,催生个性语言的成长。”反复咀嚼这段话,解读其间的奥秘。“自主的表达与交流”、“教师行为与学生体验交互作用”、“实现学生和环境之间的激活、唤醒运用、转化”……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走实这一步又一步。
钟春华
小学生一开始接触写作,是新奇的,无所畏惧的,为什么后来会出现不会写,不敢写,怕写?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是不知道怎么写。课堂是理论的指导看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深入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究其原因,是少了观察,少了体验。作文应是孩子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观察、体验,孩子就有了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这时候的话语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所以,对小学生写作的指导一定要注重观察体验。
杨丽我认真阅读了葛老师的《体验作文的秘密》。“体验”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茅塞顿然开朗,其福将至。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多是注重传授给孩子写作技巧,熟不知体验过程才是让孩子与写作产生共鸣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是一种以个体为根基,伴随情感变化的心理活动,而写作体验过程也是经历和体验内化为情感经历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他说:“生活犹如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歇。”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断发现,不断积累写作体验,极大的促使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在写作中发现自然社会的丰富与多彩,发现心灵社会的绚丽多姿。学生在精神世界不断成长的同时即可提高写作能力,文章自然能如溪水般流个不停歇,喷文为墨。
余盈“体验”与“唤醒”是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我看来,“笔随心动,心音共鸣”是作文表达的首要,一堂好的作文课,必要先引导学生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联想,唤醒学生思维,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体验中,让老师们觉得作文并不枯燥乏味,作文可以那么贴近学生生活,原来学生潜能被激发之后可以文思泉涌,在写作时神采飞扬,原来这是还原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我想这便是唤醒。
刘德蓉阅读了葛老师的《体验作文的秘密》,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观察和体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课堂就应该是孩子的体验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让孩子走进这个体验场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当孩子的思维和情感被触发了,语言就会喷涌而出,而这种语言绝非是干瘪的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唯有真情,方能动人!所以葛老师文章中提到的孩子们军训中的体验,便自然而然变成了打动人心的文字!
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便是很好的让孩子走入这种体验场,从而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创造出写作材料。于是我也曾学习这种写作教学方式,开展了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去观察去体验后,再引导孩子进行写作,学生们也都特别喜欢这种游戏作文。但是书本上更多的单元作文却无法很好地引导孩子进行体验,常常感到特别的头疼。而今天读到了葛老师文章中的"唤醒”一词,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写作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唤醒学生的记忆,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表达欲望!如何创设情境,巧妙引导,才能唤醒学生的记忆呢?葛老师的例文《20年后回故乡》的设计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努力的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巧妙地进行习作指导,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去学习去修炼!
习作教学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周红再次跟随葛老师解读课标,探寻习作的秘密,我们应该将着力点落实到写作兴趣、内容、方法以及写作意志上。多年前实践基地生活犹如昨昔,学生日记的鲜活,这一切的不可思议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真切体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兴味盎然的体验中观察、交流、描述,真正实现了习作的自由自在。在今后的习作实践中牢记观察点是体验活的源泉。期待下周二的美丽之约。
张红梅
作文的秘密:写作兴趣、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意志。葛老师用幽默的比喻让我们弄明白了这几个要素究竟是什么。同样的写作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内会呈现不一样的内涵。这些内容怎样表达出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就是“写作技巧”。
要写好作文,体验至关重要。体验的第一要诀是观察。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就尤为重要。在观察中去体验,就能写好“当前事”。学会了观察,在生活中的一次次体验中便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便有了“体验原型”。当我们在写“过去事”或者“未来事”时,就需要“唤醒”。有效的体验场的营造是关键,这样就可以写好我们的单元作文。
观察是体验活的源泉;唤醒为体验提供了生生不竭的动力。
吴丹
体验是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的过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这是一个有观察,有感受,有画面的过程,体验越深刻,观察越细致,感受就越丰富,想想都很生动。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或感受,非要就某个事情说点什么,可以想象,那肯定苍白空洞。
学生们的习作更是如此,没有经历体验,或无话可写,或写出来的东西葫芦依样,胡编乱造,没有了新意与个性,长此下去,连习作的兴趣都没了。所以,给学生创造习作的体验场或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曾经的美好记忆,这无疑是唤醒他们内心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所做所感,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这样就不可能再笔下枯竭。
行走,不止步,
追求,不停歇。
文稿版面:杨丽
文稿审核:伍向阳
●
?
?
鸽子码字是种习惯谢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