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回顾:文人空间?书房布局上篇
◎内容摘要
“书房”其实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适合自身情操,向往的雅称来命名独属于自己的文曲空间。
文章链接:文人空间?书房布局上篇
按传统住宅空间的划分形式,内院是子女亲眷们居住与生活的地方,男儿士子都会在花廊一角,寻,设一处起居场所为书房,与内院半隔离,保证了文人士子刻苦读书,学海进取的心志,也起到很大的私密性,从而可以再无有人打扰的天地,尽情彰显自己的文思,珠玑。对于古时文人来说,“书房”是一日之中度过大部分时光的地方,所以在规划、设计、布置方面都特别用心。室内空间不宜深,平阔庭宇在其中,尽纳天地星辉光,助吾学运长久青,中式书房讲究的不是空间大小,而是窗明几亮,洁不生尘,从而明心见性达到风水助文昌的考究。亦有保护视力,健康的思量。文窗之下,围植碧草,锦鲤跃然于池中,因锦鲤通龙,以求鲤鱼一跃,不负寒窗之苦,也可最大程度让斋中的读书人可以养眼清心,一解苦读之劳。君子守礼,故而遵照礼仪,尊贵的客人、初次拜访的陌生人,会在正堂里与主人相见攀谈,但知音,文友等则往往由书童,仆人引至花园书房,宾主一起进行清雅的消遣活动,如吟诗作对、品茗对弈、赏鉴古玩珍宝,调香鉴墨等。与寻常空间不同,书斋中的布局,遵循着中华儒家天地君亲师的理念,故而最忌成套对称,而是要主客,尊卑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摆放,各有不同独属于文人的奇景造型,这样坐起来可以随意不拘束,且富风雅情趣。书斋陈设以光明通达的临窗处摆放的书案为中心,因临窗的左上方光线对人是最好的,书案后边放一个四出头官帽椅子、扶手椅或圈椅。在椅子对面还放一个禅凳,总是一高一矮,围绕着书案,相得益彰!书案之下会放一个带滚轴的脚踏,因人久坐,腿部血液流通不畅,轻则感觉发胀,重则浮肿,不利于健康,而这个带滚轴的脚踏能起到舒筋活血、减缓疲劳的作用。为求整体文风,文人士子通常会在书房之侧另设一间小小的茶室,将茶具尤其是炉、炭等杂物储放于此,随时供主人与朋友一起品茗长谈。书案的对面往往放书架,以通文贵之意,因书架透空,于是讲究的人常用一个丝帘将书架盖着,以免书卷染尘,另可摆放心爱文房把玩之物,起到悦心,装饰的作用。书房的角落还会放一个罗汉床,以便劳累疲倦之时休憩所用,还可安放瑶琴以便多用。通常还会放一个香几,分高矮不同,放高香几,高及胸部,可放观赏奇石,博山铜炉,亦可放置花草。空间宽大,可另陈设条案,供养信仰之尊位,邻近墙上可挂山水画。文人雅士好师法于自然,自然万物,其所现之形对文人乃是至高之向往,其所蕴之精神与高士形成了共鸣,古贤们才会将它邀入园内、伴于斋中、请至案上。书房中的摆设以及每日静默以对的文房佳器,都是非常讲究的。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除了笔、墨、纸、砚外,还有许多辅助书写工具以及装饰物,如印泥、水滴、笔筒、墨匣、笔帘、笔架、笔搁等,以及菖蒲、青苔、文竹、铜钱草、兰花、铁线蕨、碗莲等植物装饰,方寸之间尽显,素雅之境。书房是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休憩的处所,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窗一屏一天地,一灯一人一卷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书房的布置不在于精致、不在于华丽,而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趣。中国人的传统书房,茶香墨韵,书里芳华,用书房骨子里的风雅,换一刻悠然。我们生活在时代夹缝中,多少有些怀旧的心态,只能到传统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寻找自己留恋的东西。下一篇:文人空间?茶室陈设上篇◎内容摘要一盏茶壶、几缕烟雾,一间素净的茶室,就能为生活平添许多悠闲和禅意。茶室,既可承担社交的功用,又可赏心悦目、修养身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进入这一隅茶室里,得到沉思和宁静。
●品牌释义易庐易者,变也。上应日月,下合阴阳,亦做赐讲。主指为“金生之道”更通无限之意,其深合华夏文明之意。亦含“儒、释、道”三教之正解。庐者,居也。上有穹庐之居,中有雅士之居,下有草庐之居。以指安定平合之所,亦表康健顺遂之意。二者相合,以变表自然。以定显匠心,以居融万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