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唱唱我小时候唱的那些童谣

唱唱

古老的民间童谣

我小时候唱的

那些童谣

文竹

我们小时侯,儿歌不叫儿歌,也不叫童谣,叫“唱”(名词);唱儿歌叫“唱唱”(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动宾结构)。奶奶和娘,就是教孩子唱唱的老师。她们的开场白是:“来!我教给(ji)你唱个唱!”那时奶奶教给我的“唱”,现在还能记得一些:

1、小板凳

小板凳,拔骨碌。

开开楼门看媳妇。

谁来了?老姑父。

挎着个啥?

挎着个小马虎(狼)。

咬人不?不咬人!

“啊呜!!!”

2、菠菜根

菠菜根,韭菜黄,

割上韭菜看亲娘。

亲娘嫌俺那韭菜黄,

蒸上馍馍看亲娘。

亲娘叫俺吃“卷子”(长方形的馒头),

嫂子过来摔板子;

亲娘叫俺吃粽子,

嫂子过来摔凳子。

“娘啊娘啊俺待走来!”

嫂子送到俺“当天井”(院子中央),

把那眼来一翻瞪。

亲娘送到俺大门外,

把那眼泪滴下来。

哥哥送到俺柳树行(hang),

鼻鼻渫渫(xie)哭一场;

问问“妹妹‘多咱’(啥时候)来”,

“俺不去!

等那麦子黄了梢俺才去来!”

3、婆婆丁

婆婆丁,戴红缨,

爷爷拉呱孙子听。

爷爷买了个肉烧饼,

掰给孙子一大块,

掰给外甥一丁丁。

娘啊娘啊咱走来。

骑上马,戴上花,

从此不见那个老疙瘩!

4、担杖钩

担杖钩,两头溜,

俺来俺姥娘家待一秋。

姥娘喜俺,妗子瞅俺。

妗子妗子你别瞅,

那麦子开了花俺就走。

5、矬老婆

叫一声“矬”,道一声“锉”,

听我说说那矬老婆。

踩着梯子去上炕,

搬着杌扎(板凳)去刷锅,

踩着那廓落(锅灶)去烧火,

一耳巴打到那廓落里找不着。

筛的筛,箩的箩,

找了三天也没找着。

捎个信,

叫她娘家来找找。

她矬娘,来前头,

后头跟着她矬爹爹,

矬爹爹后头矬哥哥,

矬嫂嫂后头紧跟着。

矬老婆还是在那胭脂盒里吃饽饽(馒头)。

6、小白鸡

小白鸡,嘎嘎嘎,

从小跟着俺姥娘家。

姥娘给俺好饭吃,

妗子给俺好粉搽。

大舅给俺找了个婆婆家。

找的哪里?

找的城里大官家。

都有啥?

也有骡子也有马,

也有大车走娘家,

也有小车纺棉花。

今门三月三,

大舅来搬俺。

大舅大舅你坐下!

吃袋烟,喝盅茶!

我上绣楼去打扮。

金打扮,银打扮,

打扮出来是好看!

红绸子袄,银疙瘩,

白绫裹脚缯丫丫。

9、扁豆花

扁豆花,一噜苏,

俺娘叫俺看秫秫。

人家偷,俺就骂,

家雀来了俺就吓。

10、拉大锯

抽拉抽拉拉大锯,

四角窝里唱大戏。

搬闺女,叫女婿,

亲家婆啊你也去。

11、山后头

“梆”,“梆”,卖豆腐,

一卖卖到山后头。

山后头,一棵谷。

两个斑鸠守着哭。

斑鸠斑鸠你哭啥?

我哭哥哥无媳妇。

12、小叭狗

小叭狗,戴铃铛。

夯郎夯郎到集上。

吃个杏,又嫌酸;

吃个桃,嫌有毛;

吃了个栗子面蛋蛋;

吃了个小枣上了天。

13、咣咣嚓

咣咣嚓,乒乒嚓,

八呀和尚死了俩。

两个送,两个埋,

两个在家做白鞋。

做得那白鞋穿不上,

嘶呀嘶呀打开了仗。

14、打箩

打箩了,箩面了,

请小孩子来吃饭了。

啥饭?老杂面。

谁擀的?老王三。

谁烧火?秃老婆。

咋着烧,拨拉着。

谁打水?蚂蚱。

咋着打?跳达。

谁推磨?豆虫。

咋着推?骨拥、骨拥。

15、挝(zhua)蔓菁

挝蔓菁,拾疙瘩,

舀点汤汤给小孩喝喝,

熟了吗?

才喀嚓。

16、老母奶奶

老母奶奶,

好吃韭菜。

趴下打滚,

拉不起来。

老母奶奶,

好吃韭菜。

韭菜囊辣,

好吃黄瓜。

黄瓜有种,

好吃油饼。

油饼喷香,

好喝辣汤,

辣汤囊辣

……

17、抠“针扎”

小白鸡,抠“针扎”(放缝衣针的一种布做的东西),

一抠抠到二姨家。

二姨说:

“来了客,待吃啥?杀个鸡!”

鸡就说:

“蜷蜷毛,蜷蜷长,

你咋不杀你那羊?”

那羊说:

“弯弯角,弯弯头,

你咋不杀你那牛?”

那牛说:

“春上耕,秋上打,

你咋不杀你那马?”

那马说:

“头遍夫,二遍夫,

你咋不杀你那猪。”

那猪说:

“我也不‘抠’(精明),我也不乖(精明),

我是人间那盘菜。”

18、窝窝头

窝窝头,猫啃了。

猫唻呢?上了山。

山唻呢?雪培了。

雪唻呢?化了水。

水唻呢?和了泥。

泥唻呢?脱了坯。

坯唻呢?盖了屋。

屋唻呢?猪拱了。

猪唻呢?扒了皮。

皮唻呢?糊了鼓。

鼓唻呢?嘣噔嘣噔敲烂了。

19、老雕老雕

老雕老雕转转,

公鸡母鸡看看。

你给我打水,

我给你做饭。

现如今文化泛滥,儿歌多如牛毛,五花八门。

见过一家幼儿园的课本,内有一首儿歌,中有两句:“我给爷爷拜个年!爷爷给我压岁钱!”看后我立即想起一个歇后语:“‘锅腰子’上山——前(钱)上紧”!

那次走在街上,听得音像店门外的大音箱里高声放着儿歌——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顿时觉得纯属“多此一唱”。一般来说,小孩子不大可能把“爸爸的妈妈”叫成“姥姥”(俗语所说的“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啥说没啥道”者除外),也不大可能把“妈妈的妈妈”叫成“奶奶”(“爸爸是上门女婿者”除外)。这一唱,要使人在脑子里“换算”一番,反而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年12月于茅庐

(作者系淄博四中退休教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jg/8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