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竹 >> 文竹修剪 >> 致敬

致敬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501/7107858.html

西联学校迎国庆系列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2周年华诞到来之际,西联学校开展迎国庆系列活动,师生用行动表达对祖国的致敬。

致敬“九零后”奋进新征程

  与国同行,心怀“国之大者”,与国同庆,心感国之恩者!

  年9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牵头,党建带群建、党建带团建,组织党员教师及部分师生观看西南联大纪录片《九零后》,16位从西南联大走来的“90后”用朴素、温情的语言,带领我们重返80多年前的西南联大,真切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电影通过个体生命故事,折射出一段厚重、立体、丰满的历史。作为西联师生,联大精神早已铭刻于心,联大故事也已耳熟能详。但是,坐在电影院里,聆听杨振宁、许渊冲、杨苡等联大老前辈们亲自讲述他们如何来到联大、如何坚守梦想、如何为国报国,以及在联大的学习生活点滴,让老师和同学们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觉。隔着屏幕、穿越时光,西联学校这群“90后”“00后”是否与老联大的那群“九零后”找到一些精神共鸣?观影结束后从老师们急切的分享,同学们明亮的双眼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灵魂深处碰撞出的一层层、一圈圈灿烂的火花。

  我们,致敬“读书救国、读书报国”,心怀浓厚家国情怀的联大先辈们!

  山河沦落时,联大学子,从北到南,为救国而读书!在简陋的茅草房里上课,在拥挤床铺上忍受臭虫噬咬,在日本飞机轰炸下“跑警报”,在茶馆、图书馆里幽暗灯光下抢书学习,在滇池湖畔、松林土坝上一起辩论……“读书报国”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召唤,家国情怀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习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说:“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因此,西联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西联学子要树立为强国而学习、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我们,致敬“为梦想执着、为科学专研”,秉持“刚毅坚卓”精神的联大先辈们!

  西南联大,改变了学子们一生。他们从西南联大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用他们的成就回馈百废待兴的故乡。这里有他们对“工业救国”和“科技救国”的执着,有他们追寻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群优秀的学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力量和精神坐标。

  我们,致敬“重情重义,尊师重道”,拥有丰盈情感的联大先辈们!

  从杨振宁、许渊冲等先生的讲述中,我们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群令人高山仰止又朴实可爱的教师形象,如吴大猷、陈寅恪、傅斯年、闻一多等,这群教授们心怀家国,知识渊博,追求科学、民主、自由,他们爱校护生,他们对真理的执着深深影响着这一代联大学子,而联大学子的尊师之情、爱校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一代人。

部分师生观后感

向上滑动阅览

  令人尊敬的“九零后”是一群现已九十多岁的西南联大学生,理性的女生杨苡,好哭的老师沈从文,人称pure的邓稼先,文章是泡茶馆泡出来的汪曾祺,只服杨振宁的许渊冲,人何以堪的马识途……

  最触动的是师生们在战争中一心保持原本正常求学生活的坚持,以及其中难得的从容、皮实和丰沛的生命力。

  中兴业,须人杰!老西南联大是我们神往的精神丰碑。

  ——小学部赵苗老师

  一首悠扬的老歌,掀开了尘封的记忆。电影《九零后》,带我走进过往,探寻那段充满血与泪,但又不失梦想与坚韧的奋斗史。故土在战争中沦陷,校园被炸毁,一群有志青年,匆匆出发,徒步南迁,只为保留革命的火种,保留智慧的火花。几位老人平静地讲述着,时而哽咽,时而热泪盈眶,云淡风轻的背后,隐藏着一颗颗怀揣家国情怀、报国梦想的炽热的心。影片中的老人已不再青春如初,但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强盛添砖加瓦。虽身处战乱,却能秉持求知之心;虽各怀其志,但都一心报国;虽缺衣少食,却能苦中作乐。此时,“西南联大”不再是一段过往,而是依旧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吊古战场文》依旧在耳畔回响,飞机的轰鸣声已悄然远去,岁月的痕迹爬上了老人们的容颜,他们虽已年迈,但依然在用颤抖的双手,模糊的双眼,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他们如是,我辈更该如是!

  ——初中部刘青老师

  看到老一辈国之栋梁为保存国家希望的火种而做出的努力,看到老联大人在联大校园自由、民主、如饥似渴求知的身影,看到联大人走出校门在民族存亡之际、国家建设之时承担起时代使命的大义担当,不禁要为联大人奏响赞歌。从青春到迟暮,正是对联大精神淋漓尽致的诠释。有幸作为西联学校的一员,为老联大人骄傲的同时,也是吾辈肩负起传承联大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时。请老

  联大人放心,祖国建设定会如你所愿。盛世中华,请您检验!

  ——高中部陈朵老师

  《九零后》是一首炮火硝烟中的青春赞歌,是黑夜里摇曳的精神烛火,是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传记,是个人价值和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生动教材。我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科学精神的无上荣光,也相信有的人真的能撑起民族的脊梁、撑起一片天。

  可爱的“九零后”,精神的“九零后”,青春的“九零后”,在痛苦中创造希望,并把希望变成事实,我想,这些为国为民、刚毅坚卓的精神也是同为西联人的我们应该追寻的。

  ——行政周江黎老师

  “轰轰--轰轰--”,只见几架日军飞机飞过,几颗炸弹似猛兽般扑向地面,学生们一边跑警报,一边带好自己生命般的稿子……这是电影《九零后》中的一个情节,我被这批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感动到了。

  这些人才们的住处,是一个狭小、昏黑、有许多臭虫的地方,但他们都一一克服了。可在这种环境下,日军天天来投放炸弹,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恐慌。然而,学生们不仅淡定自若,心中的报国之情也越来越深。有了强国之志,联大学子更加团结,我想,这就是刚毅坚卓,和合共生吧!

  看完后我不禁感叹,中国是一个生于忧患的国家,所以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也正是他们,中国才能走向今天的繁荣昌盛!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也要怀有雄心壮志,成为祖国栋梁,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C班迟琪同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电影里联大校友马识途说:“我最初读的是中央大学化学系,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化学,造炸弹炸日本鬼子。”多么朴素的语言,却构成了豪言壮语。“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也该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突破去攀登,去让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班杨婕同学

  有这样一群大先生,他们或平静或激动,讲述着他们的家与国。这是一段波澜壮阔、浩气与天共存的激荡历史。

  那时的他们,用心与友交往,用心爱人,用真挚的友情、爱情凝结力量,他们的心中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热血,汹涌澎湃!出国留学或投笔从戎,他们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在祖国危难和需要时,他们义不容辞。这个纪录片用语言的抑扬顿挫展开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百年日月同照,忘不了与同伴间朝夕相处的默契和国家耻辱之痛。

  向阳而生,追光而行,你我皆是太阳,皆是追梦人,用铭记历史来维护和平,来感谢百年盛世!

  ——C班王若涵同学

  他们跋山涉水,自湖南不远万里来到昆明;他们艰苦卓绝,苦苦在乱世中寻求那剂救国的良方;他们抛洒热血,在异国留下森森白骨;他们功成名就,却心怀家国不忘初心。八十多年前,他们正年轻。

  还记得在那段入滇的路程里,那个需将油灯吹灭的夜晚。学生们倚着石头警戒着传信兵口中的土匪,疲惫至极才能入眠。似乎在民族危亡之际,如此胆小谨慎是不成样的。但在历经黑暗后,属于他们的光明也将降临。

  也记得汪曾祺的才华横溢。他曾为联大的教授所看重,也曾形容李贺的诗道“如同在黑纸上画上的一样,情感色彩是十分浓烈的。”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作家。

  忘不了的是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兄弟之情。仅那时课间吟诵的吊古战场文,便成为了他们之间的纽带。他们互相扶持,相互关心。他们最终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祖国,回到人民身边。邓稼先为研发原子弹与氢弹,身先士卒,而杨振宁意志坚定,历经重重磨难后终回归祖国,我认为,他们的信念与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老西南联大在那样的年代中,养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建立了中国教育史上一座不可超越的丰碑。在当代,吾辈更应自强,努力发扬先人的精神,成就自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C班黄兰珺同学

致敬烈士,做少年先锋

  年9月30日,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西联“红领巾”广播站同学通过广播主持开展“建党百年·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主题微队会活动。“你,要记得!……”小主持人铿锵有力地说。

  要记得13岁的少年英雄王二小、要记得15岁英勇就义的刘胡兰,要记得21岁的战士黄继光,要记得29岁的革命先驱冯平、要记得30岁的侦察英雄杨子荣……记得这些为了国家与民族人民而负重前行的先烈,记住他们的鲜血浇灌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记住这些红色的记忆,记住要传承先烈精神,做少年先锋。   教室里,微队会在“奏唱国歌”中拉开序幕,一声一声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仰,“出队旗、敬队礼!”小“向阳花”们坚定的眼神好似在说:“强国有我,请您放心,因为我是一名阳光的西联学子!”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烈士们的光荣事迹在我们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心中铭记过去,同学们观看了《请放心吧,祖国》短片,了解解放军战士不畏条件的艰险,坚持驻守边疆、寸土不让的决心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有不少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生在华夏,我们何其幸运!短暂的微队会在《退旗曲》中拉下了帷幕,时间虽短暂,但留存在我们心里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

致敬祖国,信念是红色的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天的无理扣押,天的日夜思念……终于9月25日晚,一架从加拿大飞往中国的飞机划过星空,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孟晚舟顺利回国,彰显了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是人民至上的经典在线,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大国崛起,何来小民尊严。

  作为西联学子,我们要拥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联大精神。西联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晨读——诵读《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一次晨读,一场仪式,一次洗礼,更是一场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爱国主义教育。

  人生的路途漫长而坎坷,只愿这颗爱国的种子扎根孩子们的心田——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那一抹“中国红”。

致敬和平年代,安全常记心间

  国庆之际,举国欢庆。在每个假期前,开展安全教育是西联学校各学段的常规工作。这次,小“向阳花”们再一次讨论“如何能够安全地欢度假期”这个话题。安全常挂心间,幸福永伴身边,西联的小“向阳花”们个个都是能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小卫士”。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之所向!致敬,是与时空对话,与灵魂共振,是用行动去追寻心中梦想、去激发身上热血,意气风发、拼搏奋进,是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联大精神,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党为国做出奉献,是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热烈地成长着!

-END-

  文稿

黄秀芬张晓婧唐明华文竹

  图片及视频

刘超男王玉红毕文川小学部

  编审

姚俊国周江黎

  责编

吉俊烨

  终审

林彬

点个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xj/8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