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本草矮蔓沿阶分二冬

白癜风多久才能复查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8/9118264.html

绍赵中振

赵中振先生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本草纲目》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香港卫生署荣誉顾问、美国药典委员会草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药中心主任等职。也曾为日本星火产业汉方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等。

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MH)。

天冬和麦冬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一对常用中药,《本草纲目》记载的名字是天门冬和麦门冬。

文竹非竹

我小时候,父亲在家里书桌上养了一小盆文竹。文雅之竹,小叶层层叠翠,为家中增加了生气还透着几分雅致。这种植物名字里带了一个竹字,但是我怎么看文竹和竹子就是对不上号。等我学了植物学以后才知道,其实文竹和天冬才是一家子。它们是百合科植物,而且是同处一个属的亲兄弟。而竹子是禾本科的植物。

一般人们都喜欢盆栽的文竹,但如果把文竹放在野外任其自由地生长,它可以攀援而上,植株可长到3~5米高。

文竹陈虎彪摄

天冬

言归正传,百合科药用的天冬,又叫天门冬,来源于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草之茂者为门,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药名是天门冬,而现在《中国药典》规定为天冬。

天冬还有一个别名——天棘,天冬的地上茎长有一根根的刺,这些细刺隐藏在茂密的细叶里,一不留神很容易扎手。天冬为蔓生攀援的草本,可以长得很高,叶子似松针,开小白花,结小红果,十分可爱。

天冬陈虎彪摄

北宋大文豪苏轼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苏轼全集》中写到苏东坡为自己酿造的天门冬酒,并赋诗一首:

  自拨床头一瓮云,

  幽人先已醉浓芬。

  天门冬熟新年喜,

  曲米春香并舍闻。

看着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兴致勃勃地打开酒坛子的盖,品着自己酿造的天门冬酒,自斟自饮怡然自得的情景。麦冬

麦冬得名由于这种植物的形状有些类似入冬前的麦苗。麦冬的名字在《本草纲目》中也是用的三个字:麦门冬。李时珍说麦冬长得像麦子一样,有须根,凛冬不凋,还很茂盛,所以起名“麦门冬”。

麦冬分布非常广泛,除华北、东北和西北以外,我国其他各省均有分布。其园艺品种和药用品种是有区别的,同时还要注意采收季节与生长年限。

麦冬来自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麦冬在浙江栽培得很多,被称为浙麦冬,也叫杭麦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四川产的麦冬通常称为川麦冬,同是麦冬,栽培在四川的生长期较短,产量却后来居上。

除了浙麦冬和川麦冬以外,《中国药典》还收录了另一个类似的药物山麦冬,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或短葶山麦冬的干燥块根。山麦冬在古代是当麦冬用的,现在已经明确分为不同植物来源的药物。

西汉东方朔,博学多才,诙谐幽默,被相声界奉为祖师爷。很多神话故事出自他的笔下。他编写的志怪小说《十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在秦始皇朝,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鸟的嘴上衔着一株起死回生的仙草,叶子形状像是韭菜一样,开着淡紫色的花。这个所谓的仙草其实指的就是麦门冬。

临床上,麦冬在清心除烦和滋阴利咽方面,确有显著的疗效。

麦冬屠鹏飞摄

区别

天冬与麦冬之间有许多不同点。

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来说,天冬是蔓生攀援植物,可一直向天空生长。而麦冬是草本植物,贴着地面生长。

天冬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不耐严寒和高温,我国的云、贵、川地区野生的和栽培的数量很多,栽上3~4年,秋冬季可以采挖。先割除蔓生的地上茎,然后挖出地下的块根,挖出来一嘟噜一嘟噜的。论个头,一个就有十几厘米长。加工的时候要放在开水中煮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再洗净,干燥。一般我们在药房中见到的天冬都是切好了的饮片。

而麦冬外形小很多,地下根非常多,近末端呈膨大的椭圆形或纺锤形小块根。麦冬只有1.5~3厘米左右,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寸冬,只有一寸来长。

天冬和麦冬的采收加工也不太一样。天冬在采收时需水煮去皮,药材看起来油润且为半透明状,好像浸过蜜糖的果脯似的,类似芒果干、红薯干一样。

天冬药材陈虎彪摄

而麦冬采收后不经加热,抖落泥土,洗净的麦冬块根摊放在阳光下,直接干燥,干燥后就可以入药了。功效

在临床上,天冬与麦冬的组合是一个典型的相须搭配,简称“二冬”。它们互相帮助,是对好搭档。

在《神农本草经》中,天冬和麦冬都被列为上品,二冬都是滋阴药,都具有润燥和生津止渴的作用。按中医的归经理论,天冬和麦冬归经不同,麦冬入心、肺与胃经;天冬归肺、肾两经。中医也是有“靶向”用药的。

心阴不足引起的心悸、心神不宁、失眠等证,常用的处方有生脉散等。组成有人参、麦冬、五味子。

对于经常讲课用嗓子多的老师们,我会推荐他们用麦冬泡水喝,可以养阴润肺利咽喉。或者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吃麦冬,在嘴里嚼一下麦冬,慢慢就觉得生津润喉。

麦冬药材陈虎彪摄

很多喜欢吃辣的朋友,可能易患胃炎,医圣张仲景为后代留下了一个名方——麦门冬汤。对于胃阴不足型的胃炎很有效。

天冬补肺阴功效比麦冬还强,且入肾经。《本草纲目》引用了葛洪《抱朴子》中的一段传说。一位叫杜紫微的男子,因为服用了天门冬和松脂等制作的蜜丸,身强很体壮,可以日行三百里。他娶了80个小妾,还生了个孩子。《抱朴子》主要讲的是求仙问道的内容,这里表达了一种愿望,天冬、黄精、白术,都是道家推崇的药材,同时也记载了天冬还有补肾强精的功能。

中成药二冬膏就是用天冬、麦冬组成的,出自明代《摄生总要》。这个膏剂的组成是天冬、麦冬各克,提取它们的浓缩药液,加入蜂蜜熬成药膏。这是中医膏方的一种,有很好的清心润肺、滋肾降火的作用。膏方作用缓和,可以慢慢调理身体。

如果不想吃蜂蜜多的黏稠膏方怎么办,我推荐一款简单的茶饮——二冬除烦茶。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将麦冬、天冬洗净,放到茶杯中用开水来沏、泡,当茶喝,用量也不用太严格,有3~5克就可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市场上曾出现了一波“芦笋热”,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蔬菜之王”的芦笋传到了中国。芦笋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植物。

芦笋林燕靖摄

当时国内人们基本没吃过芦笋。看到这个名字,人们一下联想到了芦苇的嫩芽,或者是芦苇地下的嫩根。“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再加上那段时间,媒体上总说芦笋好、营养价值高,导致人们纷纷去采芦苇、挖芦根吃。

这又是一个小误会。芦苇是禾本科的植物,而芦笋是百合科植物,算是天门冬的洋兄弟。观赏的文竹、食用的芦笋都是和天冬一个家族的。

本草诗社

沿阶铺翠越三冬,

一生本色四时同。

为药寸根滋阴液,

生脉一贯显奇功。

不与百花争奇艳,

治病自当首其冲。

展望陌野千顷绿,

无端慨喟漫心胸。

张铁军

东坡酿酒入天冬,

曲助药香醇酝浓。

最是滋阴生玉液,

不耽豪饮亦千钟。

刘斌

更多精彩科普喜迎金秋柿子红湿气是什么霜降秋色重近冬寒意浓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xj/8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