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竹 >> 文竹分布 >> 又养文竹

又养文竹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www.tlmymy.com/m/
我喜欢文竹,大概因了它把“文”与“竹”结合了起来。它的清高、有样儿、无用,很有点儿中国文人的样子,也就很有点儿中国古典文人美学的特点。如今我还能够喜欢文竹,说明我这个很在意西方现代文明的人,还没有彻底厌弃中国的古典文化。早年间就不止一次地养过文竹,都不成功。不是很快枯死,就是疯长一阵子便耗尽了精气。无奈之下,后来的二三十年中,也就敬而远之了。文竹成了我意愿中的“邻家好女”。疫情稍缓的年2月,花卉市场又见文竹,它那令人心怡的样子又点燃了我的占有欲。二三十元买了小小的一盆放在了餐桌上、电脑旁,很有点样子。我把它的小像发到“朋友圈”,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跟贴:“两个月后再拍给我看(鬼脸儿)”。他大概有过与我相同的失败经历吧,言外之意是“别高兴得太早”。顺便说一句,电脑放在餐桌上,是我平时不愿意呆在卧室兼书房的房间,不仅因为那里已经成了书的仓库,还因为白天家中无人干扰,而在较大的客厅读书、无聊,很舒服,与我“假文人”的身份、心境很搭。再者,近来一直在折腾古罗马史,大幅的欧洲地图书房不好挂,而客厅阳台胡乱堆放的廉价绿植,也能随时撇上一眼,频繁落到窗外栏杆上啄米的斑鸠、麻雀,也是有趣的一景。回到文竹的话题。我如何能够不重蹈二三十年前失败的覆辙呢?我首先想到,文竹如此地有样子,很像文人高士,那么它很可能也有着“高士”的习性——各色、纯粹、敏感、事儿妈。文人高士是很难活得满意的。贱民百姓没有能力让其活得满意,皇帝老子不会让其活得满意,而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后者的手中。和皇帝老子一样,我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让文竹活得比较合适,然而让挑剔的文人高士活得合适绝非易事,也就不能将文竹与阳台上的吊兰、富贵竹、发财树、芦荟……这些“糙货”相提并论。想养好文竹,只凭网上那些原则性的说辞,恐怕是不行的。一件事想多了,就容易有所悟。一天,我突然有了猜测性的顿悟——我从前的养花原则是追求旺盛,这很可能是错了的。养花也应该是在旺盛与死亡之间找到一个度。尤其是这种你很在乎它身段儿的花草,要学会“精确地控制”,好比要人有个好身材,自然要锻炼及控制饮食。我不知花草该如何“锻炼”,便只能尝试着控制它的饮食——浇水施肥。大概半个月,文竹就长出了一个新苗,虽然稚嫩,但几天就窜得老高。我猜想,很可能它活得太得意了,便毫不犹豫地剪除新苗,减少浇水。当我又看到它的叶尖出现了些微的枯干时,便觉醒来可能对它太狠了,便缩短了浇水的间隔。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文竹还保持着它原初的我喜欢的样子。我至今坚持着不让它晒太阳,不给它施肥,担心它太得意或受不了。李太白很豪放,我猜他的内心也是有着几分阴郁的,更不能满足他做大官的欲望。其实,早年间读《道德经》时,我就知道事物太“壮”不见得是好事,甚至推演到“健壮的人不一定活得过小病缠身的人”——这当然是没有扎实科学依据及统计学支撑的臆度。多年前就晓得的道理如今才运用在养文竹上,与我这几年研究吕楠先生的《三部曲》有关。他艺术创作遵循的诸多原则之一便是“克制”。例如,“我处理一幅作品的形式,当被摄物的力量太强时,我会压一压,让它弱一点,反之我会提一提,让它强一点”。是他这样的践行及成功,才让我关于“度”的认知、关于“克制”的运用活了起来。看来,知晓了一个道理,与能够将之运用到艺术上或生活中,之间的距离是不可小觑的。

窦海军

-5-8

杀猪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b/7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