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周的树洞留言中我读到了有人因为屡战屡败而气馁,有人因为与他人比较时不够优秀而自卑,有人因为寻求不到人生的意义而痛苦,这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我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人在产生了自我意识有了“我”这个概念之后,就会慢慢开始探寻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探寻出现的更频繁,有时还带着点儿刨根问底儿的意思。有时候我们探寻到了一些答案就会感到踏实自信有干劲儿,有时候我们探寻不到头绪就会感到迷茫自卑想放弃,而且,探寻ing好像是一种常态,特别是在青年时代。年轻时很多人都有过自卑迷茫,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有过自卑迷茫,我在咨询时也遇到了不少有这方面困扰的同学。
但其实自卑并不全然是坏事,就像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Whatlifeshouldmeantoyou》(中文译名《自卑与超越》)中就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就像留言中的几位同学,我感受到了你们被生活打击到的沮丧和难过,但我也看到了你们一直在努力。这是一种宝贵的力量,在成功之后继续努力争取新的成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需要鼓起勇气,在失败之后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成功则需要更强大的内心,而你们就拥有这个。
解决方法~
如果在某一个阶段,自卑感已经强烈到让我们感觉超越变得不可能,我们感觉已经找不到前进的办法了,那这个时候调节就有必要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调节方法就是转换比较的视角。我们的自卑往往源自与他人的比较,有时候是主动比较有时候是被动比较。其实,与他人比较并不是最有助于超越的视角,因为只有少数人才会在比较中总是胜出,而与自我比较往往更能提供不竭的动力。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只看自己,不看他人,而是在与他人比较的视角下,如果我们感受的自卑感已经不能给我们提供动力,反而让我们焦虑的无法行动,这时我们就需要转换成自我比较的视角,将超越之前的自己作为目标,让自己能够再次行动起来。
而在感觉迷茫找寻不到意义时,我们又要怎么办呢?就像留言里那位写了最长一段话的同学,我读到了你的无力和痛苦,但我也感受到了你的追寻与渴望。意义是一个很难讲清楚的话题,但我想意义总是要建立在联系之上的,与人的联系、与事的联系、与物的联系,有了联系才会有意义,而我们所处的世界庞大而深邃,可以与我们建立联系的人事物太多太多,意义的类型和内容也就十分丰富,它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它可以很表面也可以很深刻,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探寻到的意义可能都不太一样,也不太能复制和比较。而在我们想不明白意义在哪里时,我想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就是锚定一个与世界的联系,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存在都可以,如果觉得锚定一个人比较难,那就锚定一个客观的存在,锚定它,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深入的接触它、了解它,与它一起发展,或者发展它,让你与它的联系变得与其他存在的联系不同。这样建立起一个深入稳定的联系之后,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帮我们再建立新的联系了。
这周我就聊这么多吧,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们,如果自己尝试这些方法时遇到困难,也可以试着预约一位心理老师面对面的聊一聊。
本期树洞主人
赵浡含
ZHAOBOHAN
擅长领域: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树洞“心”箱自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来信,你们的内心倾诉我们都有看到。同时树洞暖心提示一下,树洞并不是没有回应的无底洞哦,如果你的情况描述的越清晰,就越有可能得到咨询师的回复。长路漫漫,树洞常在,我们已经在静候你的留言了,随时欢迎你来拜访~
树洞“心”箱使用指南
树洞“心”箱
使用指南
-往期精彩回顾-
树洞“心”箱vol.1
烦恼与迷茫
排版:卢铁男
审核:文竹张福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