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文苑
我的家乡东棘坨
李振起
作词:李振起黄瑞臣/作曲、演唱:晓依
不知怎么,离开家乡已经28年,仍时时牵挂。4月22日,看到东棘坨镇冒雨召开环境整治攻坚现场会的视频怦然心动,遂决定邀几个好友到家乡看看。
三天后的周六清晨,经过一番“饱拿干粮热带衣”的准备,朋友开车奔了卫星公路。过了孟庄闸才猛然想起,东棘坨镇42个村,去哪?干脆,择村不如撞村,撞到哪村进哪村!
撞到的第一个村是毛毛匠。进了村,我有点儿发蒙。这个村离东棘坨村不远,我对这个村有着深刻的记忆:低矮的房屋、脏乱的的街道、私搭乱建的临建、嗡嗡飞舞着苍蝇的垃圾堆……可眼前看到的是:整洁宽绰的街道,绿树掩映的房舍,芬芳四溢的花草,特别是村中那个曾令人掩鼻逃窜的污水沟竟然成了清水池,漂亮的木制栅栏围绕着周边,甚是美丽。一个村民还惋惜地说,要是早来个十天八天,这里繁花似锦呢。
毛毛匠村污水沟变成清水池
本想悄悄来悄悄地走,偏偏要走时来了个帅气的青年,听说我们路过来看看,他就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原来他是在村挂职支书的副镇长。见到家乡父母官,我摘下口罩说话以示礼貌,不料他一下子惊呼起来:“哇,是您老啊!”原来是朋友的孩子,十几年不见,我认不出他他还认得我。他村遇家人,自然格外亲。听说还要去其他村转转,他给我提供了几个村子,我当面感谢出村就变了卦,对开车的朋友说,推荐的咱不看,还是撞到哪村看哪村!
左起:运永学杨燕伟李振起张洪伟董宝来
一路北行,路过艾林村时,我被茂盛笔直的杨树林吸引了,猛呼停车。正在观看和猜测路北一排排大棚种植的是什么时,一个女孩走过来,很有礼貌地问我们是哪里的客人。听她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一问,果然是东北人,考取了天津的党务工作者,被派到艾林村担任支部书记。她告诉我们说,路北个大棚占地亩,大棚两侧种植油桃,销往北京和天津。她有些遗憾地说,如果再晚些时日,油桃收获了会给客人们分享品尝。话虽短,却令人心里暖暖的。本不想进村,但听说艾林是帮扶村,就想到村里看看,因为我知道帮扶村都是贫困村。
顺着平坦的乡村公路进了村,这是个明朝时期建立的村庄,从街道错综布局和地势高低有致,历史的印痕可见一斑。村民们正在绿化,村中大垃圾坑成了清水塘,几片初展的荷叶在顽强生长着。一口据说还未立村就有的老井,被村民们保护起来,在其上盖起凉亭,还修建了座椅,成了人们纳凉和谈古论今的好地方。看到许多人家门口停放的轿车、人们时尚的穿戴和幸福的笑脸,我心中脱贫致富的探寻就有了答案。
艾林村的古井凉亭
接下来撞进了一个叫高庄的小村。绿色簇拥着小村,水泥路也环绕着小村,有一种曲径通幽的静谧。咫尺相依的杨富村,房舍连着翠绿如毯的麦田,使人油然而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惬意和温馨。村中墙壁上画着尊老爱幼,树立新风尚等内容的水彩画,浓郁的乡土文化彰显着深厚的人文积淀。驱车缓缓驶过,恍如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
我忍不住下车留影,有个大爷瞅瞅我问,城里的?我点点头。大爷说,你把口罩摘了喘喘气儿呗。喘气?我心中疑惑。试试,比你们城里喘气顺畅不!嘿,好幽默的大爷!我摘下口罩乐得直不起腰,伸出大拇指也诙谐地说,大爷,您可会气人呢!哪天我们就去您家住!好,那好哇!大爷开心地拍手大笑表示欢迎,饱经沧桑的脸庞像绽开的九月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和对党的感恩。
靠近西关引河的是大邓村,村头一台挖掘机和几辆拖车在清理垃圾。一名村干部告诉说,这个垃圾堆已经几十年了,整个村子都臭烘烘的。这次镇里搞环境整治攻坚战,连续十几天清理出垃圾数百吨,彻底清理后把这个垃圾场建成花园,让花香飘满全村,让人居环境比城里还优美。听着他的述说,我们赞叹不已。
出了大邓村,就是与宝坻区接壤的西关引河。我们一路西行,绿树掩映的前方,枝叶相依相偎像精心编织的翠绿拱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路斑驳,车行其中,犹如穿越原始森林,令人心旷神怡又萌生神秘之感。放眼南侧,一片片闪烁着白光的是等待插秧的水田;一层层揭了薄膜绿如锦缎的是等待移植的秧苗,昭示着丰收的脚步正在姗姗而来。
准备插秧啦
由潮白河堤路东拐上卫星河路,卫星河水恬静而清澈,街道齐整、花木葱郁的东白村成了第一道景观。四十多年前,我曾在这个村蹲过点,看到漂亮的水冲公厕,想起昔日上厕所的尴尬事。那是一个黄昏后,小心着迈进秫秸夹的茅房,一只脚还是踩进了粪坑。一手拎起鞋子,一只手捂着鼻子,跑到沟边涮鞋。谁知祸不单行,又气又恼一低头,栽进了水沟,几个玩耍的孩子,暮色苍茫中见我从水沟爬上来,惊呼“有水鬼”而四散逃去。
到老家东棘坨村,不能不看古井。多年的古井供养过祖祖辈辈的吃水,旱不干涸,涝不外溢,至今依然碧波荡漾。古井的周围是浩瀚无垠的多亩稻田,有亩稻蟹种养,其中亩修有循环水泥路和循环渠。游人可以不沾泥、不带水地漫步观稻,伸手捉蟹,垂杆钓鱼。亦可驱车兜风赏景,看稻浪千倾,看芦花摇曳,看岸柳成行。如果愿意在田间野餐,则可大锅熬鱼,大锅煮蟹,大锅焖米饭,熏得田野飘香。村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这些情况时,我们的心里痒痒的,盼着秋天早日来临。
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在古井旁邂逅了客居北京的朋友、著名的书画家张锡堃先生和夫人。交谈中听说村子要出版革命故事集,他自报奋勇设计封面和题字。精明贤惠的夫人还热情为我们留影,家乡人的善良、厚道和坦诚也定格在瞬间。
左起:苏宝龙赵洪忠李德民张振华李振起张锡堃傅连君王守海
将近中午时,我们巧遇了下乡的镇领导,虽不相识,但我们为他如此勤政的行为感动。他向承包土地的村民们宣传了总书记关于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教导,鼓励村民们为祖国管理好土地,为人民种好粮。还向我们讲述了振兴家乡的战略和决心,并诚恳地征询了意见,希望所有的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