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文竹
余亮
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文竹,乳白色花盆,青色花边。虽然盆不大,但是几株文竹生长的茂盛繁密,枝干上的叶子青翠欲滴,浓郁绿荫,生机盎然。每次回来我总会驻足盆旁,静静地欣赏文竹的诗情画意和绿色的蓬勃之意。但谁曾想到,它也是涅槃之后的重生。前几年的一个下午,我从一个路边经过,看见丢弃在行道树旁的一盆破碎不堪的文竹。于是便带回家,放在家中的阳台上,偶尔浇点水,将枯黄的枝叶和干瘪的枝干修剪一番。起始一段时间,文竹长势良好,跟捡回来差不多,甚至还生发出了一根茎,淡淡的嫩绿,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可随后就出问题了。有天突然发现了一片黄叶,细观之下,不像自然更新,不禁惶恐起来。我对于培育花草是一窍不通不通的,全凭直观和感觉,何况这还是第一次培植文竹。半月后回来一看,黄叶越来越多,从根部向上蔓延,剩下的绿叶也失去了鲜活的光泽。我拿起剪刀将那些刺眼的黄叶一一剪掉,期望奇迹可以发生。可是第二天清晨一看文竹还是没长出新绿,一副病恹恹的模样,毫无生机气息。妻子说:“等你下次回来再看看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何况是植物呢。”我带一丝的忧郁和牵挂踏上了工作的旅途,以为这盆文竹不会再出现生机。半月之后回来,走进阳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根又细又长的文竹枝干破土而出,横空向上,为之振奋。细细查看曾经的黄叶几乎脱落光了,重新长出了好多枝叶,更可贵的是,又冒出了几杆根茎,很是茁壮的样子。于是更加喜爱,决定细心养护,栽培。这盆努力生长的文竹使我家增添了一份绿意,令繁忙劳累的我回到家里舒适惬意,拿一本林清玄的散文,独坐窗前,一份恬淡雅致扑鼻而来,心旷神怡。翻开一页:“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合上书本,看看文竹,它仍在默默生长。于是每次放假回来,一进屋就直奔阳台,看看文竹长势如何,眼前的文竹比通常见到的要茁壮的多,简直是片小竹林,枝叶繁茂,绿得深沉。当然这份功劳离不开妻子在家对文竹的精心呵护,她给文竹换了新的花盆,是一个瓷器的蓝色花盆,盆身还有白色的花纹图案,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愉悦。所以文竹更加“肆无忌惮”地生长。十数根细硬的带刺的茎支起了满目青绿,柔韧的枝叶向四周倒垂,宛如清流四泄。偶有轻风过处,便不禁摇曳生姿,让人心思杳杳。这丛翠竹清秀挺拔,竹影依稀,撑起了些许清凉,遮住了一方心静,注入了生命的张力。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丛文竹,看着盆内干涸的泥土,它已经充分吸收刚浇的半瓶营养液。望它的姿容,感觉舒缓很多,端详那片青绿,渐渐平复内心波澜。无怪乎东坡居士昔时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言说。看来这文竹作用不可小觑。因为回来次数少,只能让妻子培育着它,期望它能够充满活力,清新脱俗。有些植物,表面柔弱,实则刚强,因为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文竹就是这样一种植物,文竹看似柔弱,其实骨子里是极硬气的。不仅破土而出,假以时日还能长出藤蔓,搭个架子沿着窗台可以延伸,蒙络缠绕,让整个阳台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衣,从外面看去,十分惬意和赏心悦目。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写道:“花和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种感悟就是告诉人们对生活要充满希望和信念。植物都是向阳而生,人也应该如此,永远保持的一种向上的姿态,把背影留给黑暗的过去,而将一张笑靥朝向阳光。余亮,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参与学校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活动,并且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部分作品发表于《黄冈日报》《楚天文艺》等报刊。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偶尔写点随笔。现为团风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徐卫:写给孩子们的诗邵北晶:桐花飞蔡萍:一任说乡愁余亮:登乌石山(散文2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