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汉水悠悠生活的哲学规律

生活,充满了奇幻和惊喜。如果,你不控制好自己的心,下一秒是惊喜还是惊吓,将不得而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无奈。如果你不端正好自己的念,下一秒是触底还是反弹,将无法估量。在生活的琐碎中找寻真理,在过往的经验中寻求发现。

生活的哲学——规律

作者:一林

前段时间的某天,邀请老妈在我家吃下午饭,吃完饭闲聊,炫耀式的告诉老妈“我最近几年,花养的还不错,总结了点经验”,老妈一脸的淡定说:“没啥,什么时间段,就干什么时间段该干的事”。嘿,细细一品,老妈说的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哲理,值得用心推敲。《史记·佞幸列传》中有云: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光有内力不顾及外力,并不能真真正正的实现丰收和风光。想想,这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哲学:要懂得遵循规律,内外兼修。老子讲道法自然,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因为熟悉规律,才能洞悉事物发展的方向,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前几天,因为给花浇水的事,和老付起了争执,我坚持根据不同花草的特性,气候变化过程给予适度的注水量。比如说,铜钱草喜阴,盛夏时节更需要保持足够的水份,我养铜钱草的花盆盆沿不高,需要每天早晨浇满水,三十几度的高温,一天下来,基本到晚上才能保持一定的湿度,所幸,长势很好;幸福树,喜欢湿润,夏季保持三到五天浇一次水,不能积水,避免烂根,摆放在客厅的窗户边,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持续高温时,可以向叶面喷水,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红豆杉,亦干亦湿,这个时节三、四天或者土干了浇一次水,但一次要浇透。在我而言,对内了解每个花草的习性,对外掌握季节、气温变化的过程,只有熟悉这些,才能侍弄好这一盆盆花草。而,老付的意见是,不管什么花,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他想什么时候浇水就什么时候浇水,他想浇多少水就浇多少水,死了换一盆就行。当时我就想,这得需要有多少花让他往死的养呀?这简直就是土匪的行径,就好像大人、小孩、老人本来饭量就不一样,你非要让大家吃一个量,可能的结果就是大人不够吃、小孩吃不完,老人啃不动。这几天,我也想通了,我的诉求是把花草养好,美化生活环境;老付的诉求是完成浇水的动作,完成我的临时嘱托。诉求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不同,而结果也大相径庭。再想想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每一种花草都有他的生长密码,在四季更迭中,它对阳光、水分、肥料、土壤的需要各有不同,按需提供,那么,它回报你的就是灿烂身姿;反之,就是一盆一盆换,一盆又一盆再卖嘛!关于遵循规律的反面教材是发生在老付身上的,四、五年前,有一天,我和老付都在家,家里刚好没有馒头吃了,老付自告奋勇的发面蒸馒头,揉面时,我们就意见不同,因为他坚持不放酵母粉,还美其名曰“我就不放,你看我把面发的好吧”?结果显而易见,一锅死面疙瘩,别说吃了,砸人可以,放了几天之后,趁他不在家,我赶紧把那些死面馒头分享给流浪猫了。过了几天,他还要再试试,我赶紧拜托别在祸害家里的面粉了,他才作罢。老付想用自己一时的兴致挑战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智慧,我很佩服他撞南墙的精神。

再说说,我种花的事。年轻时基本没有种过花,没时间、没精力,一周工作六天,下班基本都七、八点了,早晨也爬不起来,周末更是要补瞌睡。前几年,因为工作调整,时间相对多了起来,喜欢生活的我,分批次给家里添了几次花草,现在家里大小三十几盆花,有草本的、有木本的,养上几年就陆续总结出一些经验。基本上我家的木本植物分两类,有亦干亦湿型,如红豆杉,千年木,根据气温变化,土干了就浇水,浇一次就浇透;还有保持湿润型,如幸福树、金银花,这个季节金银花2-3天、幸福树3-5天浇一次水,不能积水,避免让根长期被水泡着,烂根。草本的多数喜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也有兰草、多肉系列的喜干,适当浇水,注意排水。当然,浇花的水有讲究,最好是接的天水,我一般就是长期在桶里放满水,搁置一两天了再浇水,避免漂白粉对花草的伤害。光线对花草而言很重要,有喜光的虎皮兰、龙骨、紫藤、非洲茉莉,有半光的龟背竹、红豆杉、幸福树,有喜阴的文竹、铜钱草、蔓叶吊兰。所以,该放阳台的放阳台,该放窗户边的放窗户边,定期挪到户外的也一定别偷懒。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适当的施肥,细心的观察他们每一天的变化,你会在植物的生长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还要知道那些花是要一两年换盆,那些花需要定期剪枝,才能保持造型和茂盛。有时间,我也会和朋友交流种花心得,比如,我朋友家把抽油烟机控油盒里的油倒在花盆里,树叶会格外油亮,用啤酒擦拭树叶会让叶片更肥壮;一个养花多年的姐姐告诉我,把放潮了的无味的瓜子、花生、坚果等扔在花盆里,任其腐化,将油脂变成花草的养分很方便。也会偶然去花市上和花农们请教一下经验,把生活的常识通过实践,用在我的花草之中。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喜欢养花弄草,会静下心来,感悟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时常感叹,生活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她在自然的法则中教会了我们,关于生存、成长和规律;此刻,已然步入中年,不由感慨:拼时,就要全力以赴、酣畅淋漓;倦时,学会风和日丽、海阔天空;感受生活在每一个阶段给予的恩赐,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品味美好。

一林,本名张莉,七十年代出生于陕西,在汉中金融行业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喜欢阅读、旅行、摄影、音乐,近几年,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目前写过散文、诗歌。

《赤土岭文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z/7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