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研究的论文很多。至于培养学生什么具体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由哪些因素组成?
很少论及,论述的也只是传统的宽泛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
有余应源先生从语文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的系统概念”提出“语文能力”是由多种因子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
该论文和多数论文一样也只是从理论层面阐述概念,还没发现有人从微观的具体层面研制出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目标体系。
我们所认为的语文能力是指学生从事语言交际活动时采用一定方法解决语文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皮连生的“智育目标理论”、“知识分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语文课标以及语文教材内容,细化具体的能力内涵,构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导向表。
设置微观的可操作可控制的学习目标,用策略性知识来表述,使之成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导向,嫁接语文学习与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直接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服务。
研究内容及实施过程
永新县文竹中学是典型的“老少边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厌学严重,此现状亟需改变。课题组万崇令老师在所教班级八(1)班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的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5月——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
进行问卷调查和集中研读文献资料。对湘赣边界3所农村初中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座谈,大致了解农村初中语文教与学的现状。发现69.4%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的,也有69.1%的学生几乎从不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这就让人产生疑惑,如此感兴趣,为什么语文能力那么低下?这么多人从来不自主学习,为什么还说自己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深入调查发现,囿于教师素养无力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教的乏力,导致学的吃力,学生处于想学又不知道如何学的“悬崖困境”。
为此我们寻求文献资料的帮助,了解到关于语文能力的研究仍处于传统基础上的“听说读写”,且在理论上模糊不清,理论认识的模糊,直接影响行动的迷茫。
我们初步确定以余应源的“语文能力”是一个动态且发展的系统概念和张年东关于语文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心理特征总和的概念为基础,结合语文教学应用实际,得出我们的“语文能力”是指学生从事语言交际活动时采用一定方法解决语文问题的综合能力。
概念明晰之后,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细化语文能力具体所指的能力为:识字写字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阶段:年10月——年2月,课题实施阶段。
根据皮连生的“智育目标理论”、“知识分类学习论”,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知识的类型特点,细化各项具体能力的学习目标。具体工作如下:
1.培训学生。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需具备哪些具体的能力?接下来告诉学生具备这些能力,通过什么途径达成,出示课题组设置好了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目标导向表》,让学生对照“目标导向表”自主学习,不断调适自己的语文学习状态,以期达成语文学习能力。
2.问题要求。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资料进行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阅读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力提倡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即是没有学会没有学透。
除了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争取读出与教案教参不一样的真问题。比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我提出了通过文中前后两部分提到的“两类人”来谈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深刻揭示鲁迅的心灵世界。
3.以学定教。分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后,小组推荐一人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也要求学生当堂提出疑难问题,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4.练笔要求。每天一篇随笔,字数不少于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秉笔直书、独抒性灵。
5.强调阅读。初二课时少,每周5节正课,一节早自习。课堂尽量精讲精练,力求实现课堂的高效。匀出时间给学生阅读。
第三阶段:年3月——年5月,课题总结阶段。
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提炼观点,撰写相关论文及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成效
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八(1)班学生语文能力有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爱阅读、喜写作、乐表达。
在年2月的期末考试中,八(1)班在永新县西路片8所学校25个班级中排名11,位处中游偏上。平均分82.5分。这个成绩在整个西路片8所学校中,不容乐观。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进步的一面,文竹中学地处偏僻,位于湘赣边界,语文学科非常薄弱。
同是文竹中学初二年级有3个班参加考试。八(1)班平均分82.5,排名11;八(2)班平均分78.5,排名19;八(3)班平均分77,排名23.相对本校评比,八(1)班占优势。
当然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有老师说该班学生自信、大胆、活跃。有一女老师在上电教视频录像课《雪》时,借该班上课。另外有4人在陕西师大《学子读写》发表习作,有2人获得吉安市征文比赛一、二等奖。
课题组教师素养有提升,撰写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调查研究》发表在陕西师大《学子读写》报。
主要的成效是设置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习有依据,让教师教学有凭借,教与学均能有的放矢,不再茫然不知所措,不再漫无目的毫无主见。
最起码学生自主学习时,有语文能力目标做梯子。以能力目标为基准,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提升,不断优化语文学习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适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直接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改变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为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另外,通过语文能力目标测评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联:
1.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激发兴趣、个性教学密不可分。
2.独立思考,倡导创新,让学生从教辅中解放出来。
3.提升教师素质,整合课程资源托起语文教学美。
4.“开启心锁”:发展情商,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存在问题及设想
我们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研究还远远不够,囿于当前评价制度,有些语文能力无法测评。
限于理论水平和资料,关于“语文能力”的概念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上还不能完全阐述清楚语文能力的具体内涵,欠缺严密的逻辑论证,仅是根据当前名家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设想推论,难免局限于经验和偏见。
我们下一步设想:假以时日,我们在加大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力争站在学科哲学背景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给“语文能力”概念作一个全景式的鸟瞰。
还有我们课题组设置的“语文能力学习目标”不是万能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若教师素养低下,没有具体而实在的辅助性资料讲解和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仍任重而道远。
教师方面:建议打破教师管理培训的形式主义藩篱,尽可能让语文教师从繁琐的教案检查与作业检查中解放出来,让语文教师在专业与人文学科阅读方面狠下功夫,倘若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再完美的理论体系也于事无补。
学生方面:建议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考评体系,尽早实行多元化评价制度,“多一把尺子量孩子”,从情商这个角度彻底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自主,在更多的自由阅读中塑造完美的个性与人格。
我们的努力只是给农村的孩子提供了一把梯子,今后将继续加大搜集整理各具体能力学习时需要的资料。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相信只要还在路上,那么到达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彼岸将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