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民间诗人。祖籍山东高密。,3,21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复兴村。曾履职基层工会主席、市冶金工业志主编、人民日报信息处办主任、记者。现任中国诗歌流派网副主编、论坛主编、原创诗歌主持人。在《作家》、《天津诗人》、《诗歌月刊》《山东诗人》、《中国微型诗刊》等国内刊物发表诗歌百余首。有诗歌入选中国诗人村、中国牛诗榜、《中国汉语诗歌年鉴》(南鸥主编)《华语诗歌年鉴》(徐敬亚、韩庆成、马启代主编)。诗观:干预、
附王法老师原玉
鱼
文/王法
咬钩的一瞬间就开始了搏斗
直到3个时辰后才被人拉出水面
接着头重重的着了两记木棍
后来就是咔咔的刮鳞、开膛破肚
一张精美的餐台旁八张嘴巴为这条鱼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热气腾腾的告别仪式
八个人都没留意餐盘里那个大鱼头的神情显得十分诡异
后来,后来就有八条人形的鱼摆动双鳍游出餐厅
游进人海各自去咬自己的钩
8、周瑟瑟点评王法《鱼》
好诗如鱼,王法即法大公,写鱼出奇不异,属于我眼里的异诗。
他不按常理出牌,法大公年长于我,常在中国诗歌流派网上活动,他原来是一个大报的记者,见惯了社会的各色形态,对于一个见透世事之人,写诗便有了厚度。
他更热烈地写诗似乎是他退休后的事,这样老夫聊发诗情的事,并不多见,当然我们一干诗友从不把他看成长者,他本人从写诗到为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其作品更是有先锋意识在。
这首鱼,不动声色地叙述,表面在写一条鱼如何上钩,如何被杀,如何被吃的过程,但此过程处处见诗的先锋意识,海明威如果转世,碰到此诗,我想老海一定会惊呼:法大公呀好鱼夫!
但诗并不完全是在写捕、杀、吃,最后法大公笔头一转,吃鱼之人游出餐厅,摆动双鳍,各自咬各自的钩。如此一来,诗有了更大的转机,如果说此前的先锋只是在水里,在餐桌上,现在的先锋真正上了他的钩,人的残酷与诗的先锋达成统一。
这便是宝刀不老的法大公的诗,硬汉式的解剖,硬汉式的诗歌语言不做过多的拐弯,直接杀入诗的内脏,让我见到了诗的血肉。(周瑟瑟)
9、黄土层与乐冰简析王法的诗歌《夜幕》
夜幕下
雪原沉寂
一匹孤狼遥望寒星
一头麋鹿在灌木丛徘徊
----------------也可称得上一首意象诗。包含大自然微妙的生存法则。孤狼实在找不到麋鹿可吃,只好望寒星;麋鹿因为孤狼望寒星,才有徘徊丛林的机会;他们都饥寒交迫,寻找着活下去的物资和理由,有一种紧张的危险感和空间逼仄的貌似平安无事感。冰冷的食物链就那样存在着,随时就会使之断裂或发生作用。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乐冰:
表层写作与深度写作
————简评王法的诗歌《夜幕》
作者:乐冰
越是好的诗歌,越是有不同的解读,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王法的这一首诗,短短4行,却意义深远,完全称得上是深度写作。
这首诗的场景是这样拉开的:
时间:夜。
地点:雪原。
画外音:沉寂。
主角:一匹狼。
主角在干什么:遥望寒星。
配角:一头麋鹿。
配角在干什么:在灌木丛里徘徊。
这首诗画面感强,有视角冲击力。如果读一遍、两遍也许还体会不到。我读第一遍也不以为然,但读三遍、四遍、五遍,味道就出来了。好诗如酒、似茶,需要慢慢品味。读短诗尤其如此,否则好的短诗就会从你眼皮底下流走。
我们完全可以把诗中的这匹孤狼当做诗人自己,也可以把这匹狼当做不与恶劣环境(恶势力)妥协的人,或者受压迫的人、与命运抗争的人、渴望自由的人。他“遥望”的是“寒星”,一个“寒”字说明现实很残酷,“星”象征着理想,但理想很遥远。“孤”字说明“他”苦闷,同道的人少,说白了,就是知音少,革命力量还不够强大,渴望强大。“麋鹿”象征着胆怯者、观望者,当然也是受害者。麋鹿在“灌木丛”,“灌木丛”是什么?是世俗的藩篱,是阻碍发展的社会现实。这样一说大家就不难理解王法这首诗的意义了。
全诗场景设在雪原,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是为了洗涤灵魂。另外,标题《夜幕》意向明确,象征社会现实,与全诗内容吻合。
短诗不好写,出彩更难。我们现在很多诗看上去不错,但经不起探究和追问。不少诗歌仅仅是:简单的叙事、粗略的生活回忆、私人事件、小情感描写之类,要么为了诗意制造虚假的抒情,要么是简单的散文语言分行,要么为迎合读者玩弄“诗艺”,要么空喊几句政治口号。。。。。。。这样的写作,我称之为“表层写作”或者叫“皮毛写作”。王法的诗没有这种现象,他是用心在写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