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颤音醉美散文竹

文黄红英

----摘自《心灵的颤音》

梅、兰、竹、菊,中国植物界的“四君子”,许多文人墨士常以此来标榜自己的清高拔俗,“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同时将“四君子”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

而“四君子”中,吾却独爱竹。故笔名为:竹音。而刚开始使用QQ,取昵称为“自由竹”、“竹篱”,个人网站亦名为“竹寮陋室”。

喜徘徊于竹林幽道,喜在青葱竹下沉思。梦想有间竹林簇拥的竹屋,竹筒生香,竹碗盛饭,竹筷用餐,竹桌就饮,竹床就眠。如郑板桥般“江馆清秋,晨起看竹”,处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境,在竹荫清凉中静修,回忆;在竹影婆娑间梦想,憧憬。

竹无梅花的灿烂娇艳,不如兰花珍贵可人,也不具菊花的千姿媚态,但它却有着梅的一身傲骨,有着兰的高雅清俗,有着菊的不趋炎势。但梅花的短暂,兰花的弱不禁风,菊花的飘零,在生命力极强的竹身上,却不会发生。

枝干有多高,根系就有多长,便是竹的生物特性。正因深深扎根于土地,正因基础如此深厚,竹才无论腰身多细,无论拔长多高,无论狂风骤雨,骄阳烈日或寒霜冷雪,总如此屹立挺拔,总是生长茂盛、绿叶长青。无论深山荒岭、密林沙漠还是溪河沟渠旁,常能看到竹的身影。一棵棵,一丛丛,一簇簇。一阵风吹来,竹叶落地,竹枝轻舞,风动吾亦动,然心不动。任凭风吹雨打,霜雪压枝,落叶随水,竹杆仍不断向天空挺拔,竹枝仍继续萌芽繁盛,竹叶仍然青葱墨绿,竹根不断地往土层岩石深处蔓延。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春风一夜,竹笋破士而出,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又成一根竹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枝截断,土中插埋,生机勃勃,便又成一簇竹丛。

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所成佳肴,百般滋味予人享受;笋衣可缝制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煎熬;竹杆则成竹楼竹屋,竹椅竹床、竹筷竹篓、竹屏竹伞,还有千姿百态的竹工艺品;枝丫可扎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连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竹一生一身尽其所用,为人类奉献了全部,“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如才华横溢的隐者,竹虽浑身为材任世人取用,却从不哗众取宠,盛气凌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心无杂念,甘于孤寂,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刚柔相济且能屈能伸,左右摇摆却从不卑躬弯膝。不求虚名,率性自然,“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竹亦为儒佛道“三教”共赏之物,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竹杆潇洒挺拔、清丽俊逸,正是翩翩君子风度的象征;竹枝秀逸而有神韵,纤细柔美,竹叶青葱郁绿,正是青春永驻的象征。竹的圆实心虚,代表着自持又谦虚的品德;竹的弯而不折,折而不断,透露着那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而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正喻意着高风亮节的处世之道。

竹谦虚谨慎的品格,坚贞不屈的气节,无私奉献的品德,高风亮节的灵魂,正是人类所追求崇尚之境界。竹既是美的意象,又是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的契合。

难怪苏东坡亦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如此之竹,怎可不爱?

(图片来源:网络)

原创声明本文是作者授权中外要闻发布,如需转载请先联络作者或本







































卡介苗接种成功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ue.com/wzfb/1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