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
田玲,宝鸡高新中学语文教师,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高新区拔尖人才,宝鸡市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三次参加陕西中考命题工作,在全国各地多次应邀上观摩课并做学术报告,被《中国教师》评为十大“新锐教师”之一;荣获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座右铭:勤奋地工作,精致地生活。
编者按
每个学生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只要老师给予养分,或迟或早,都会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田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中通过预习检测、自主探究、对学解惑、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思维碰撞,力求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实录
陕西省宝鸡高新中学田玲
一、检测预习,明确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何,我们进行自我检测。
生1:我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准几个字音:怀民亦未寝(qǐn),藻荇(xìnɡ)交横(hénɡ)。(生齐读)
生2:我想考考大家几个词义: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3:“户”就是门,这里指门窗。
生4:“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
生5:“遂”,于是、就。
生6:“相与”的意思是一起,共同。
生7:“但”,只是;“如”,像。
生2:大家预习得挺好,请跟我一起巩固一遍。(齐读,识记)
生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句读。(生齐读)
师:朗读字正腔圆,停顿准确,若情味再浓些会更佳。那么这节课我们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屏显目标)
生:解读记叙,了解背景;欣赏描写,想象美景;品析议论,感悟情怀。
二、自主探究,对学解惑
师:让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向第一个目标进军。(屏显自主探究要求,默读课文:1.根据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从记叙部分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默读,自主探究;师用SMART课件屏显全文。)
师:踊跃分享自主探究成果,让智慧的碰撞启迪我们的思维。
生8:1-3句是记叙,第4句是描写,其余是议论。(生9在屏显上划出层次)
生10:我从记叙部分了解到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在承天寺,人物是苏轼和张怀民,事件是夜游承天寺。
师:抓住了记叙的要素,很好。
生11:我补充一下,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
师:知识储备丰富。
生12:我还从记叙部分了解到苏轼“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他去找张怀民的原因是“念无与为乐者”。
师:探究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维方式值得推广。
师:接下来我们对桌互学,先相互指导朗读,夜游要读出宁静的氛围,语气要舒缓些;“欣然、亦”要读得快乐一点;“念”要拖长,语气要稍显低沉;把握合理的断句。在朗读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准确讲述记叙部分的文意,若有疑问,小组互助;解决不了,可向全班同学求助。(对桌自由朗读记叙部分并讲述文意,师巡回观察,随时点拨)
生13:我读,我的对桌讲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读“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
生14: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想要就寝,见皎洁的月光从门窗倾泻进来,欣喜地起来出行赏月,考虑到没有一起分享欢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散步。
师:讲得准确,且恰当运用了“就寝、皎洁、倾泻”几个雅词,充满诗情画意。那么苏轼怎么到黄州去了?
生15:被贬官了。
师:为何被贬?
生16: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被严刑拷打之后贬谪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史称“乌台诗案”。
师:了解得非常清楚,王安石作为宰相想通过变法推行新政,苏轼这个文坛领袖在诗中发表不同看法,引发牢狱之灾,被贬黄州,当了一个团练副使的闲差,还被监视,形同流放。于是他纵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咱们今天学的这篇清新的写景佳作也写于此期间。那么,张怀民怎么也到黄州来了?(讲解的同时在大屏幕上圈点勾画出时间、缘由以及作品)(生面面相觑,有人小声说好像也是被贬到那里的)
师:看来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