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805/4925638.html
作者简介
柳笑:女,原名高环娥,年生,介休作协会员,供职于介休五中,语文老师。热衷创作,曾在《三晋都市报》等刊物发表文章。
看到她,就像看到悬崖峭壁上迎风挺立餐风饮露却又满怀热情伸长手臂欢迎来客的黄山松;注视她,就会不由得神游那蝉鸣鸟唱泉吟猿啼的深山密林。她从我的心底牵出一根幽长晶亮纤细而又坚韧的情丝,和遥远的山川草木风霜雪雨神秘地接通,她,仿佛就是我和自然沟通的密钥。
我六七岁时第一次看到她,那是在老家一个亲戚家。亲戚家的书桌上,躺着两三本书,立着挂了几只毛笔的笔架,卧着一方古朴的砚台,而青绿色的她就静静地陪在这些东西旁边。书桌很干净,房间也很整洁,在幽暗的光线中,一切都那么和谐。当时我的注意力全落在这全屋唯一的绿上,感觉她不仅照亮了我的眼睛,而且也照亮了整个房屋,心想:是谁把粗壮高大四季常青的松树缩小在一个小小的花盆里啊?而且还把她移在书桌上?她还叫松树吗?可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出现在脑海里的却不仅仅是她青青绿绿的身影,更是和她的背景融为一体的一幅和谐的画面,当然,画面中最亮的还是她。那时的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她的清新俊逸却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再后来上了学,看不到供人观赏的花草了,在地里倒是常见打碗花、刺棘花、苦苣花、灯笼花等野草野花,或是豆角花、黄瓜花、苜蓿花、油菜花等蔬菜庄稼花,但无论何种花都无法湮没她,她的形象在我心中历久弥新,渐渐超越了岁月的风尘,飘升到我心灵的晴空上。当人们又悄悄地开始养花时,我也开始四处寻找她的身影:柳叶桃,金丝莲,丝绒菊,月月红,宝莲灯,玻璃翠……可一直找不到她。
上班后,有一天在一个花摊上忽然看到了了她,我急切地走过去,问摊主多少钱,她叫什么,摊主说,她叫文竹,两块钱,并说她极易成活,不需要精心侍弄,不用施肥,浇水也只需洇湿即可。我惊喜连连,毫不犹豫就把她带回了家。当时她还小,青枝绿叶清清秀秀的,我常长时间地端详着她:她为什么叫文竹?本来就是“文松”嘛,她的“叶”根本没有一般绿叶的平面,反倒更像松针,就是叫她绿毫毛也不为过。她的枝干,深绿色的,是像竹,她有节,是淡绿泛白的节,有的节旁伸出旁枝,又长成一片儿一片儿薄薄的像绿云一样的枝叶,一片又一片的绿云稀疏俊朗,很有韵味。人们常把竹比喻君子,这小小的文竹淑俊有节,已出现君子的韵致,爱煞我了。
她进了我的家,就像遇到了知音,长得相当快,新竹不断地从根部茁出,渐渐地她就长成蓬蓬的一丛了。最早的枝叶苍翠,次长的枝叶碧绿,初生的枝叶青嫩,其层次丰富的绿,就像被阳光照射着一样,斑驳陆离,极具画意,好一个生机勃勃的绿友啊。
搬了新家后,我把它放在新家的窗台上,新家是飘窗,窗台上阳光充足,见着了阳光,没成想她竟开出了白绿色的扣子大小的花朵,一小朵一小朵,很像珍珠梅,清新雅致,喜的家人连连用手机相机给她拍照,亲友们也都来观赏,说是很少见文竹开花,我暗暗称奇:莫非她不甘心自己注定只长枝叶不开花的的命运安排?
后来我把她举在我家空调柜机顶上,和她在一块的还有一盆吊兰。可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奇迹发生了,文竹中的几支竟然越长越长,最后垂了下来,我好笑地和她说:“喂,朋友,你是文竹哎,你已有松的姿态竹的清韵,也开过了梅一般的花朵,你还计划长成吊兰啊?”可她不吭不哈,依旧憋足了劲地长,吊下的枝条竹节处竟又抽出了云片一样的枝叶,一片一片,嫩绿嫩绿,可亲可爱,这样吊下的部分也有了松姿竹韵了,她和吊兰成了我家的一道风景。啊!这个追求完美的的绿友,原来她是想将梅竹兰松融于一身啊!
看来,世上的任何事都是这样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是做不到,而是看你想不想做,给予关照最少的文竹给了我最多的启迪,文竹,我亲爱的绿友,你给了我丰富的人生滋养!
特邀嘉宾点评
嘉宾简介
赵琳: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介休市作家协会理事,擅长诗歌、散文创作,有诗集获晋中文学奖。
∞∞∞∞∞∞∞∞∞∞∞∞∞∞∞∞∞∞∞∞∞∞∞∞∞∞∞∞∞∞∞∞∞∞∞∞∞∞∞∞∞∞∞∞∞∞∞∞∞∞∞∞∞∞∞∞∞∞∞∞∞∞读松姿竹韵梅品兰情有感
花,四季皆有,各有不同,唯作者独喜文竹,这切合文人对精神品格的追求,从开笔第一自然段,紧簇而密集的描写或许能看出作者爱文竹到极致,想用世间最美的词语方可尽兴?但读来并不轻松,如若和下面段落行云流水般大好。
文中虽对文竹痴缠,却不乏奇思妙想,大胆着墨于梅兰松之神韵。她们既气息相通亦各自绰约,读到这里全方位感受到了妙笔生花之不俗。后面自然段本想拔高,实则落俗了。清风傲骨唯有灵性,无需完美。
这里是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
知彼欢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邮箱:
qq.